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

[FW] 邪教屠殺記


[Note: The following text are from a note "邪教屠殺記" on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note.php?note_id=10150137542463776


電 影《Inception》(潛行凶間)中,主角能夠潛入別人的夢境,將別人的記憶和夢境進行修改。例如你小時候和父親關係惡劣,父親包二奶又打你娘親,你 對他恨之入骨。但其實你內心深處可能極渴望父愛,並希望和這個男人建立一段親密的父子關係。於是主角就會令你發一場夢,夢裡,父親向你告解,其實他一直一 直很愛你,只是不會表達。你的潛意識慢慢相信,父親一直很愛你,錯的是你,是將他拒於千里之外的你。醒來以後你就會覺得,父親真的愛你,你對他的性情亦會 180轉變。

過去5天,我親身經歷了一場現實版的Inception。這篇萬字文章寫了差不多8個小時,在網上搜集了一些他人的自身經歷和外國對有關課程資料的看法後整理一下(Source太多不能盡錄,如果借用左你o既point先講聲唔好意思),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個奇情故事。


10 月時,小弟身邊有一位不太熟絡的朋友,突然在毫無先兆下主動聯絡我見面並約食宵,我也沒有拒絕。再次見面,感覺上他好像有點不同(變得有點點Hyper, 健談,好像take了野)。談及大家近況時,他有意無意透露自己上了一個課程。內容有義工活動、團體分享等等等等。課程的目標是自我潛能開發。他不斷和我 分享在活動中的照片及想法。我對他認識不深,但感覺上對他來說這似乎是正面的改變。

在第二次食宵時,他叫了一位在課程認識 的朋友來,認識新朋友(而且是女的)我當然不介意,而且大家傾談時,也覺得她想法正面。但到第三次時,這位朋友毫無徵兆地約了3位他在課程中認識的人一起 和我食宵夜。這幾位人兄用了約兩小時,不停訴說他們讀完課程後有何改變。再用問卷問我,想不想自己生活更美好完滿,和家人關係更好(你說不需要時他會問, 你認為是不是不可以發展得更好?)、賺更多錢、更有自信、愛情關係更好之類一大堆東西?(都是每個正常人都想要東西)

但課 程內容不明。對方說,這都是體驗式的小遊戲,讓你從小遊戲中發掘自己,講了你們就無法自己親身體會了云云。在明年一月番新工前,我讓自己放了一個月假。除 星期日我會偶爾回報館Part Time外,基本上都比較空閒。因此一直都想找個興趣班,令自己有些新衝擊和新思維,順便認識一些新朋友。我有想過報卡內基可惜時間不合。但想起卡內基也 不便宜的時我也就範了。事後我極後悔在友情攻勢下,沒有保持清楚的意志。

人生不是上超市購物,花數萬元買個課程,然後就可以改頭換面,沒這回事。

課程內容

在 確保我不會墮入法律陷阱之前,我暫不會公開課程的詳細內容以及洗腦活動細節,以及最重要的公司名稱。香港有多間營辦類似課程的公司,我會在這裡詳情說明一 下這些公司普遍的運作狀況。這些課程名稱不一,但可統稱為LGAT,(large group awareness training program)。這種學問源自70年代美國史丹福大學所進行的研究,針對IBM業務員所設計的一套訓練課程。亞洲《時代雜誌》給這類課程作了一個註解: "Whether they are good or bad, they are playing with your mind."(無論他們是好是壞,都是在玩弄你的心理)

課程大部份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稱為基礎課程約4-5天,第二階段中級課程5天,第三階段菁英(領導)課程為期數月,我剛剛完成的基本課程可歸納為以下內容:

第一個階段,稱為認知。作法是打破既有的價值觀,在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觀,他的價值觀是: 誠實、信任、選擇(決心)、責任感、自設的限制、有效溝通、企圖心、誠信、承諾。(看上去是很不錯)。

第二階段,稱為實行。打擊你,令你進入極度的情緒低潮同時,建立起一個新的思考模式--我快樂最重要! 也許真的可以讓你的家庭、人際、事業關係獲得改善,但他都是以「我快樂」為出發點。而且似乎有些人對於此階段的打擊而產生後遺症。

在這兩個階段之中,課程中反覆讓情緒高潮低潮,加上燈光及音響效果的催眠影響,讓人陷入很高漲的情緒,而當課程結束時,自然的會想進入下一階段課程。

第一階段:

一 開始時會要你守一些規則,例如是保密、守時等。你可能問,守時很不錯呀。但他們在Weekday 6時正準時開班,香港有什麼人可以準時6點收工的?他們同時強調,你公司遲放工也不可以遲來這裡。「你來這裡的目的是什麼?不是想改善人際關係嗎?你遲到 是違反承諾,沒有個人誠信,社會的寄生虫!」(但對你公司及上司所許下的承諾卻可以不理)「為什麼你沒做到我的承諾!你不負責任!你在玩自己的遊戲,你不 重視這個團體,你是自私的!」(同樣的戲碼在整個課程中不斷上演)有些人表示,即使他們在周日要番教會,亦被要求停止上教會,原因是「你可以提升自己,再 回頭支持教會」我不是基督徙,但不少上過這個班的基督徙都認為這課程敵基督。

課程強調:停!看!選擇!

你說:「我覺得自己真的已經很清楚自己目前的人生目標,而且我並不會對於自己沒有自信呀!」

他 們會答:「那是你自己不知道,其實你一直以來都在逃避面對自己心裡的問題,我看你其實就是外表雖然很堅強又強悍,但是內心明明就很脆弱易懂,而且常常一個 人獨處的時候覺得很寂寞(我還空虛寂寞覺得冷呀...)對吧!」(什麼叫我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覺得很寂寞?試問有誰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覺得很熱鬧的請舉例 出來聽聽?我覺得自己坐定定聽足5天,對自己所受過的教育來說實在是種侮辱)導師這種自言自語對話就不斷地重重複複了5天。

裡 面的詳情有點像是一種集體催眠的模式。開始時,會以極為正確的價值觀導引方式,讓你慢慢認同他的想法,對對對錯對對對錯對對對,那中間的兩個錯,你也會認 為是對的。他們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昏暗的燈光、柔和的音樂。再用言語逼迫,將你推到谷底,強迫把你的心打開,接著再以一些唱歌跳舞或身體接觸的方式,把 你的情緒拉起來。他們拼命的故意的迫你,讓你覺得說出來了很舒服,讓你認為你永遠都該這樣做。

這樣反覆的情緒起伏,都是正 常人一般無法體驗的經歷,因此會令人亢奮甚至終身難忘。利用環境及壓力的方式,你會進入一個極易被讀寫的狀態,第一次上課時,你尚未完全被催眠,處於半信 半疑且感受不強的階段。當你完全投入後,你已經變成一片CD-RW了,任你燒,當然覺得收穫更多。

第二階段:

之 後就會令你用自省的力量打擊自己!以打擊你作為開端,導師率先開使用一針見血的字眼,徹底的把其中一兩個學員擊潰。用極盡難聽的髒話但又精準的把你一刀刀 的刺進去,讓你自尊崩潰,甚至以其他人對你的看法作為打擊你的工具。如果你說你家庭朋友關係和睦,錢又賺得多,沒有沒問題那怎樣改?「怎會沒有問題!?沒 有問題是你有問題,你不肯開放自己,不肯面對自己,戴有色眼鏡看人看自己……(下刪1000字)」沒有獨立思維的香港人會隨即中招。

他 們這樣迫你自省的目的,就是要引起你的內疚感,首先你要反思自己,想一下你自己有沒有對什麼人不住,有沒有你很怕面對的人或事。最易入手的一定是你的雙 親,因此這個課程亦花了大量篇幅,迫使你憶起和父母間的關係。無論在世與否,一個正常的中國人,總會覺得自己對父母有所虧欠。之後你要在群眾面前大大聲說 出一堆心底話。

開始時你可能怕,但這時候主持人就會利用群眾壓力,令其他人幫你打氣,然後又叫在場所有人俾信心你。當你真 係講左出黎,在場所有人會拍掌認同你,這時你就會覺得好有成功感,信心爆增。這階段簡單說,就是如同讓你的人生逢巨變一般,逢巨變而造成認知改變、價值觀 的改變是常有的事。

他們會不停弱化你的心理牆壁,由心理至生理上。在生理上,他們會讓你感受被陌生人包圍的「愛」的感覺, 具體形容像是Group Sex(原諒我用字粗鄙,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會讓你在一個完全放鬆的情況下,長時間擁抱班上的其他學員(有些我聽過是接吻)。在抱了近半小時後,你 會有一種你從未體驗過,會令你上癮的快感。你會想要更多更多,他將你對那份愛的渴求及欲望,用陌生人的體溫來呈現和滿足,令你欲罷不能。但在你感到非常滿 足時,就突然完結了。那一刻我也的確有點迷糊。後來有學員分享時說:「抱住那個人時,我不知為什麼有衝動想吻下去,不單是擁抱。」然後導師就會說:「你想 不想去體驗更多,接受更多?」(大家都毫不猶豫地答:想!)「那明天,請你們將自己的信用卡帶來,(噢,Credit Card這個字是我的Magic Word,實在是一言驚醒夢中人,把我拉回現實)我們在進階課程中會幫助你體驗更多,認識自己更多……(下刪幾百字)」之後你就會主觀認為,他們所提供給 你的價值觀可貴之處,你自己的一套是多麼的不值一談。

Mass Orientation

思 想改造可以由一位或多位導師去引導一群人去營造一種環境氣氛,透過各種既活動或遊戲,去體驗團體活動中帶給自己既感覺。這套方式原先係用於社會服務界,用 來協助邊緣人士從新認定自己 。但後來被抄襲,加上強迫性認識自己的項目(據聞有些班有學員被迫公開自己曾被強姦、性取向之類的東西,最後產生精神問題)。

令 我反感的是這個課程的體現方式。用道理去說服,群眾心理壓力去迫你接受一些歪理:認為1+1=3的人站起來!當60個人都站著而你是坐著時,那你就真的可 能認為1+1真的等於3了。有一個情況,是導師要學生兩個人一組,最後因為有一位學生沒有組,導師就狠狠地罵了他一頓,說是因為他沒自信,懦弱才會沒組。 其實當總人數是單數時,就已經決定了一定會有人沒組,即使個個都係自信爆棚既人都是一樣。

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一個 course 60多人都接收同一種心理催眠,只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我們都有不同程度的人生經驗,知道有什麼聽得,有什麼不能聽。但這個課程花了一半時間以上責罵你,批 評你用「濾鏡」看人看事,要你放下這些「濾鏡」,停止評估判斷。指你這些評估判斷害人害物,令社會上有人強姦、有戰爭、不和諧……(下刪1萬字)記者只會 批判沒有用(這句最令我不爽)。他用的例子太多不能盡錄,我最記得的有幾個和中國有關的,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你們祖先發明了這麼多東西,你還投訴什 麼?中國現在買美債,協助美國解決經濟問題締造和諧;中國和台灣的關係愈來愈好,很快就統一了;甘地用非暴力手段爭取印度獨立從英國獨立很和諧。(台下的 人不停在點頭拍掌,我覺得像瘋子,一班瘋子)。

這個課程不單是運用心理學,還有催眠術。無論你學識多高智慧多高(我那班最 少有3個都是港大的,但最後都被挑動到情緒),只要你的弱點被攻破,你就會潰不成軍。暗示極難解除,而且會影響身邊人,並令你對人失去防護能力。網上有人 教曉大家一套對付所有狂熱式洗腦課程不二法門:就是無悔疚感。和心理素質事無關,而是到底是有沒有悔疚感,無論是對人對已。世界上沒有悔疚感的人不會很多。基本上你亳無悔疚感,這類洗腦課程一定對你無效。

「死人都要黎上堂」

而整個課程中,有一件事令我絕對肯定了這個組織的邪教特質。

同組的一位女孩子。她來了兩天後突然沒有出現。後來我從她的SMS中,獲悉原來她婆婆過身。但這間公司在途中不斷打電話叫她回來上堂,質疑她是否說真話,並說她婆婆有其他家人陪伴,不陪著也可以,但不回來上堂卻是她的損失。她覺得很難受,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可以這樣。

在課堂一開始時,有一位男生問這做法是否有問題。這位導師用一大堆這三四天以來的歪論來解說,重點有三:

1. 這位女生是在說她的受害者故事,我們要做的,是確保她有沒有說謊,讓她可以忠於自己選擇;
2. 此刻她可能十分高興,你覺得她傷心,只是由自己觀點出發;
3. 她應該為我們令她忠於自己的選擇而高興

這位有男生想一想,覺得好像有道理,點頭之後坐下。台下不少聽眾隨即拍手。

















這真是我人生中遇過最嘔心的場面。

之後講師繼續問:「有誰想再分享?」我那一刻我知道無論如何都要令他叫我,我立即坐好,露出平和笑容。(我是個喜怒形於色的人,早前聽他9up時我早已多次舉手反駁,但他看過我好多次都沒有叫我,可能知我想挑機)他望一望我微笑,叫我站起來分享。

「我想說,這位女生昨天sms給我們,說她覺得很難受,唔明白點解你地屋企人過身都仲要迫佢。」

「Alex,我地都為佢難過,但呢d只係你o既睇法。你又係度講緊你o既受害者故事了。」

「佢send message黎仲唔係fact?死人喎而家!?仲話係我o既睇法?」(「你地呢d濕鳩課程同人地屋企死人比算係乜撚野?」,呢句差d出口,但他大聲地打斷我)

「停,Alex,Stop,停,Alex。你而家比自己o既憤怒控制住了。我地係想佢清楚明白佢所選擇的後果,等佢清楚知道自己想點」

「這就和有女人比人強姦完,作為一個受害者,你要她即時詳細憶述當時的狀況,你會不會覺得很過份和殘忍?有同情心係做人的基本條件,我覺得你地無人格可言。」

「Alex,你又將自己代入一個Victim Story裡面了。你覺得自己要岩,我要岩我要岩……Stop!Listen...」

(我不理他繼續對Mic講)「為何在這一刻迫她上班?何你不叫她上下一班呢?課程不是在幾個月後上也沒問題嗎?」(之後鬼佬扮聽唔明英文,打擊對方手段之一,我沒有出聲,翻譯在三秒後將我的英文句子再覆述一次)

「如果過了這一刻就沒有機會了,我想她好好在這個trauma(悲劇,美國口音,我聽成了Drama)中可以很快好起來。」

「Drama,你用來Drama來形容她的經歷。」

「無論Drama又好Trauma又好,我地只係想確保佢唔係講大話搵後門,等佢更清楚自己的決定,忠於自己決定唔後悔。」

(忍無可忍)「我覺得真是夠了。我是一個記者,我就係咁睇,你唔需要再同我講。我會將這幾天的事上報。」(唉那時候真是火遮眼,下午回到報館同同事傾先後悔,同事都大嘆為何你不留多一回兒,睇曬成套戲先好走嘛,之後再慢慢做都唔遲啦……)

之 後我丟下咪,隨即轉身拿斜揹袋離開,電梯也不搭衝落樓梯,我聽到後面一堆跑樓梯的腳步聲後跑到街角,跳上的士走人。(和電視劇及電影中逃出邪教的片段一模 一樣)。之後半小時他們傳了一大堆電話和SMS來。我回覆「你們再打電話來,我就報警和即時聯絡所有傳媒」,這時候才得以清靜。

那我走了以後發生什麼事?我從幾位事後打給我的學員那裡略知一二,這位導師為我扣了幾層樓高的帽子:

「其實我知道Alex想走好耐,佢而家只不過係拎這位女孩黎做一個藉口去逃避面對自己。」

「係呢幾日,佢不停派佢自己電話比其他人,佢好想人認同佢,好想人接受佢果一套。」(識得我耐你都知我冇可能咁做,尤其係洗腦班三唔識七,我唔想遲d比人煩到換電話號碼)

「但事實上,佢只係保護緊自己,唔想比人改變佢。我知,佢本身係一個記者,出到去,佢都一樣做番同樣o既野。佢就係不斷咁評估判斷評估判斷。」

「佢比自己既憤怒控制住自己,冇辦法作出正確判斷」

「各位尋晚比Alex擁抱過的朋友,請你地要相信,佢擁抱你地果刻,都係真心的,唔係虛假的」(佢咁形容我令我好想嘔,坦白講有幾位勁大汗同有體臭的我勁想甩手)

「如果Alex遲d搵你,想問番你地點睇件事,分享一下點解要咁做。到時候你地要明白Alex講緊d乜,同佢講『多謝你關心,我明白,謝謝你』就可以了。」(這個你倒是猜對了,我在晚上回到家已開始這樣做了)

但其實他們都是導人向善呀?

其 實第一天我就聞到這個課程有蹊蹺,但我不是法律、心理或精神科專家,不能指出到底哪一部份有問題或違法。(但我直覺覺得,這是因為他們不想外界知道當中有 一部份「踏界」、甚至是非法的做法。)他們都會要求保密課程內容,課程中他們強調,這種課程世界各地都有,如果有問題早就被當局打壓。其實看到不少人淚流 涕面,分享自己經歷時,我有一刻想過,這幾天的事不寫出來也關係,因為這個世界確是有些人是需要這些課程,他們的確需要這種救贖:

1. 因家庭問題而自少受到重大心理創傷的、長期都感到抑壓;
2. 本身是一名吸毒、為非作歹的MK,上完後突然可以孝順父母晚晚回家飲湯並每天叫大叫一次媽媽我愛你;
3. 自尊自信低迷,以致出現社交障礙,影響人生正常發展,上完堂後可以令你人生重回正軌。

這是我這幾天從對分享者的觀察中所得出的結論。(因此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朋友會叫我參加,覺得我似毒撚?無人生目標同方向?到而家仲未拍拖?我實在是很感激他)

你可能認為,如果只需要花2萬元可以將一個人的靈魂救贖,再賦予他一套完整、完美的人格的話,那有什麼問題?這些絕對不是呃錢課程吧?課程可以令人做事上進,知道家人重要,仲好努力賺錢,只是目標比較激進,有什麼問題?

個人層面:

1. 對陌生人失去戒心
他 們強調的,就是對人的信任真誠和坦白。但這個程度之高,高得會令你對普通人失去戒心,這是極危險的事情。你會忘記你的不愉快。就像是把資料從資料庫中搜尋 出來,竄改資料再寫回去。回家之後,你的不愉快已經忘記,自然的就會與他們重修舊好....而且是自願的。但是你和他們的問題解決了嗎?有些問題可是一輩 子無法解決的。先不說陌生人,怎去跟朋友同家人互信不是單單基於你自己怎樣看和對待他們。你對他們放下成見判斷,但他們仍是有可能出賣你。(連這些道理都 不明白,被催眠也就不奇怪了)

2. 自我膨脹,疏離原有朋友
你會以為你的潛能被激發了,讓你覺得只要我願意我可做到任何事情!讓自信心增強,甚至到超越自我的能力!但由於已經不在乎別人怎樣看他了,因此你的自信心永不減弱。但回到現實社會,由於人人的價值觀不同,這些狀況無法實現。

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價值觀,這造就了我們多元的社會,也造就各種各樣不同的可能性。而這堂課程中把每個不同背景的人的價值觀統一了,因此互助合作變的相當有效,因為大家互助信任、通力合作,沒有私心。就像是螞蟻雄兵一樣,大家有著一樣的意念,一致的行為。

因 為學員們有著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認知,溝通精準快速,默契十足,但其他真實社會上的人卻不能。這會造成嚴重的以自我中心的現象。和他一起經歷過這些情緒 思想起伏的是同路人,其他人都不是。其中一個例子是,我從朋友最初的宵夜說客團中感受到,他們互相之間可以用很直接的話語批評對方和相處。但如果我作為圈 外人直接批評或提出質疑,他們極之Defensive。因為價值觀不同,體驗不同。他們會認為,自己是先進的,我們是原始的!上過這個階段的課程後,被塑 造出來的人格特質就很明顯清晰了,他們的思考模式都已經統一被成功改造。


工作場所中,由於自信超強,認為 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都能做,如果他本身能力很好,那其實不錯,可能真的因此而改善自信而受到賞識升官發財。但另一種人,自信超過能力,命運將會很慘。最後 會認為全天下的人都不認同他,而漸漸進入憤世嫉俗、自以為是的閉固世界中。由增強自信,最後變成自我膨漲。這些課程有人上完後會以為自己真是脫胎換骨,但 實際上是你放棄了自保的方法。這些「成功人士」之後走去challenge自己的上司、配偶、朋友和家人,結果係「俾人收皮」,而唔係收人皮。

3. 將自己置身險境
內向、失敗的人總有他們內向同失敗既原因。這些課程就讓是讓你忘記這些原因,等你佢以為沒有問題,那會導致什麼結果?這些課程都強調要面對自己的恐懼和情緒:

信念 + 方法 = 結果
100% + 0% = 100%

結論:盲眼都可以做機師
仍信這套的人,大概仍然停留在中學生愛看熱血漫畫的年代。

4. 心理問題
要面對自己最深層的一面,還要當眾面對,不錯這會是訓練同突破的方法,但並非人人頂得住,有人可能會因此精神崩潰。(見蘋果附錄)

5. 變得偏激
上完後會覺得自己諗野高人一等,又覺得自己全對別人全錯。他們會以為自己多角度看事物。但其實是看東西趨於表面,沒有看到其他人做某件事的出發點,只會越得其他人愈來愈有問題,行為上就會更抗拒任何可能破壞自己美好幻想的人和事(包括自己)。

更嚴重的是社會層面的問題

社會層面問題:

1. 令社會產生一堆急性精神病患者
(見附錄的蘋果日報報道)

2. 不良銷售手法
利 用人心的脆弱去賺錢,這是最卑劣的行徑。層壓式推銷也未曾拿刀拿槍迫你交錢,目的就是為你營造了一個環境讓你信以為真,讓你心甘情願的把錢拿出來。你情我 願的狀況下,這是不良銷售手法嗎?當你醒了回過神來,發現那是騙局才跑去報案,這又是否合法?可惜是參加這些課程的人,可能永遠都沒有醒來的一天。

3. 未經對方批准下進行催眠
催眠確實是一種不錯的精神治療方式,但無論催眠是對還是錯,未經告知當事人及經過當事人同意,這就是騙術。在未經對方批准下對人進行催眠,改變其人格在外國更屬違法。香港的法律監管是否有漏洞?

下一階段

這是我聽其他學員說的:

在 我走掉的之後,有一小時有一大班人說服你報名參加下一個階段的課程,這些人是早期畢業的學員及課程的「義工」,他們當中一有人走開的話,就立即會有其他人 補上(就如車輪戰)。總之在你身邊永遠都有幾個人,他們都會用雙眼望實你雙眼,如果你轉移視線(心理上代表你缺乏自信和沒信心),那你就正中下懷。

「我地而家關心你望住你,想你成長改變,你望向邊呀?」

「有d人做左個份工十年但都係果個位,點解?有d人永遠對自己無信心,點解?點解咁多人憎你?我唔係咩推銷員,我已經讀完左好耐同個course無關係。你讀完後會得到更加多,當你係生活上或心理上想突破一d好耐既心事,就應該報。」

「我都諗過去報,不過我應該會過多幾年先,當我係工作上想再有突破時就會去下……」

「有時升職唔係睇你有幾個cert,而係睇你既人際關係同夠唔夠完滑。」

在 說服你的同時,他們卻沒給你一個金錢的價值觀,當中甚至可能有人表示會貼錢給你上堂,令你可能覺得得到這些東西不是金錢所能衡量的。「成長是無價的」,決 定參與下一階段課程的人,會隨即站起來,他們的名字會被人大聲讀出,就如有宗教背景的中學,在周會時迫台下會眾決志時一樣,然後他們會到另一間房間坐下。 剩下的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會愈來愈大。在那個環境下,要抗拒再報下一班可需要驚人的意志,同時間亦不介意犧牲你和身邊人的關係。最後,隔幾天的結業式可帶 親友參加,也就是希望能招募更多學員。之後的活動,有一些亦是要迫你帶其他人回來參加,愈多人參加你在組織中就愈受尊重,否則,如果你帶回來的人不夠數, 他們就會惡言相向「為什麼你沒做到我的承諾!你不負責任!你在玩自己的遊戲,你不重視這個團體,你是自私的!」

唔試唔知龍潭深?

本 文的目的,是先給沒聽過的人打枝預防針,給在考慮是否參與的人一個警告。不要以為自己好堅定就走去試,心理暗示對絕大部分人都有效,尤其是以camp形式 進行的。無私人時間、無足夠休息時間、焗困環境、群體生活加上遠離日常生活環境,非常易中招,一個人冇可能連續幾十個小時繃緊精神進行防禦。

他 們都會用一句無敵的話來吸引你:「你不相信這課程,你也應該相信我」! 這一句一來,就很多人犧牲了。尤其是邀請你去參加的,是你那位已經有一年沒回家的仔女或性情大變的上司。他們都會當場的叫你簽下報名表,並且隨身攜帶刷卡 單或刷卡機給你刷卡,不給你任何考慮的機會。錢付了就算了,不要去。去了你就錢和腦都給了他們!他們也是被利用的人,亦是絕對真心真意希望你好而要求你加 入,因此不必太苛責他們。

如果你看到這裡,想和你那些被洗腦的朋友確認我說的是真是 假,可以去看看。但如果你是想去戳破他的美夢,請三思。因為我們完全不知道他脫離催眠狀態之後會是什麼樣的狀況,跟一個失去神智的人你還可以說什麼道理? 可以用什麼觀念導正他?你要喚醒他們也是一個超高難度的行為,畢竟那是個近30年演進的催眠課程,不是這麼容易就讓你動搖的。最後我決定Remove了我 朋友的facebook和msn。(最少在他變回正常人之前)

最後,我的主觀感受是,無論課程目的如何,但講者滿口歪理胡 說八道,還要用心理戰、人際關係(包括你和介紹人的)迫人就範,叫人Open-Mind但又鎮壓所有異見,用人性最脆弱的地方來賺錢,做法令人生厭和作 嘔。這些人遊說他的態度,似乎讓你覺得你從未瞭解過自己,一定要上課才能改變自己等等,不停要你接受「昨非今是」的言論,以為上了課自己就變成救世主,開 始準備救贖我們這些可憐的靈魂。簡單講,這是他們把自行定義的,與普世價值無關的「成功」,賣給一堆失敗者,好讓他們催眠自己不可悲的「毒品」。更妙的 是,想出這個賤招的廢柴也真的成長了,從一條廢柴變成詐騙集團既得利益的成功廢柴。

在這世上,如果有某件事情被刻意複雜,那背後的真相其實一定非常簡單;恪行一種獨尊思維,排斥其他思想的組織通常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附上舊聞一則:蘋果日報2005年8月

市民紛致電講述不可思議經歷
修讀自我提升課程 有人家變自殺

【本 報訊】曾修讀自我提升課程的學員,出現突然失常的情況受到廣泛關注,昨日不少曾參與該類課程,或有親友曾修讀有關課程市民,紛紛致電電台「烽煙」節目,講 述令人不可思議的經歷。青山醫院高級醫生曾繁光對情況表示關注,因經他醫治的學員也不少。綜合而言,有中產家庭因妻子誤信課程教導的方法做生意及投資,令 家庭負債纍纍;有丈夫參加課程後與太太不和,險弄致家變;有妻子在參加課程後紅杏出牆;有男子因承受不到壓力,患上急性應擊障礙症,出現自殺行為;但也有 學員認為課程物有所值。 記者:謝明明

個案一:中產家庭負債累親友
唐先生昨致電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 發》,指其妻沉迷修讀自我提升課程,不斷游說親朋戚友報讀,並強迫唐先生及兒子參加。他抱「探討性及拯救性」心態報讀,發現參加者「好濫,地盤又有、 sales又有」。他批評負責有關課程的導師不專業,課程只是利用群體壓力改變個人價值觀,「最差就係佢唔係專業生意人,但竟然教人用錯誤方法去做生意, 不斷叫人用錢去投資,搞到我屋企由中產家庭變成負債纍纍,亦連累埋親友。」故贊成要規管課程,將之列為刑事罪行。

個案二:嫌妻不上進夫婦失和
一名大學教授在參加過自我提升課程後,性情變得非常進取及積極,並開始對青梅竹馬的妻子不滿,認為妻子放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其實是無上進心及懶散的表現。曾繁光指自此後該對夫婦齟齬漸多,直至妻子忍無可忍下攜同子女離開家庭,該名教授才醒覺,回復本性,夫婦和好如初。

個案三:戀上男學員愧對丈夫
一 名女子入營參加一個自我提升課程,由於與其他學員朝夕相對,其間她與一名男學員發生感情,並有性關係。該女子完成課程後即向丈夫提出離婚,聲稱已移情戀上 該名男學員,令丈夫驚訝及傷心。丈夫其後求助精神科醫生,經醫生診治規勸後,女子最後與丈夫言歸於好,但內心仍愧對丈夫及感到歉疚。

個案四:監視迫走「問題」學員
從 事工程界的李先生昨在烽煙節目中說,是妻子的朋友代他付款上課,他憶述首日上課時有近二百名學員出席,學員有十戒要遵守,包括不准飲食及中途離開。他向導 師提出人多空氣不足,擔心學員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如何逃生等問題,令導師對他起戒心。上課第二日,有關機構已派出專人監視他,並游說他終止參與課程。 「玩遊戲時我質疑導師問題問錯,其他學員都讚我有point,重搵我傾偈,點知個導師後來公開話我搞對抗,搵人拉我出去趕我走,話會退番學費畀我,重用黑 社會手法迫我走。」

個案五:被迫人前揭醜曾自殺
一名男子於接受該類課程期間,被迫將個人不可告人的醜聞向眾多學員披露,他及後擔心會有學員洩露其醜聞,使他身敗名裂,令他「唔安,坐唔落」,無法上班。曾繁光說,該名男子最後患上急性應擊障礙症,並企圖自殺幸獲救,需接受心理治療。

個案六:敢溝通家庭關係改善
聽眾林先生去年曾參加自我提升課程,他對該類課程持中立態度,「自從參加之後,我同家人及身邊人關係好,因為我敢去溝通。」他質疑提出批評的人,是否曾修讀過該類課程,了解有關課程的運作,他並相信有關受害人本身有情緒問題,「就算唔上課程可能亦會發生類似情況。」

【本報訊】現時本港並無法例規管提供情緒輔導訓練的課程,有臨床心理學家及精神科醫生指出,過往十多年共接獲數十宗因抵受不住激進的上課模式,而出現急性精神病個案。有專家提醒市民切勿隨便報讀這類課程,並應事先了解清楚有關導師是否具有專業資格。

切勿讓青少年報讀

青 山醫院精神科高級醫生曾繁光昨指出,過去十多年,他先後接獲數宗因抵受不住有關課程的激進手法,而患上急性精神病個案,曾參加這類實驗課程的他表示,有關 導師會運用心理技巧,強迫學員將個人情緒全部宣洩出來,然後播放勵志歌曲,並讓其他學員抬起擁吻,令學員情緒意志高漲。

但他說:「問題係幾十年屈個心度突然吐出來,會嚇親自己,講出係好,但要適當時候需要跟進輔導同開解,如果唔係,就好似揠苗助長,有可能造成嚴重衝擊。」他提醒家長切勿讓未滿十八歲的子女報讀這類課程,因為他們抵受壓力的能力薄弱,容易受有關課程影響。

本身有舉辦心理輔導課程的臨床心理學家顧修全也稱,過去十多年他共接獲三十多宗該類求助個案,他強烈批評,部份主辦自我提升課程的導師缺乏專業資格,「佢只係識得開學員心,揭開人陰暗一面,但就唔識得幫人止血,修補心理傷口!」但他坦言,當局很難立法規管。
教育統籌局發言人昨表示,現行《教育條例》並不適用於提供情緒輔導訓練的課程。

資格無界定難規管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成員余若薇指出,要立法規管這類課程有難處,「因為呢類課程有唔同形式進行,亦都有唔同機構去搞,好似宗教團體同教育機構都有搞,當局要清晰界定情緒失控同有關導師專業資格定義,先至可以立法同有效執法。」

消 費者委員會副總幹事劉燕卿稱,消委會○一年至今,共接獲十四宗有關自我提升課程的投訴,大部份投訴涉及消費權益,例如公司未有依期開課、更改上課地點、疲 勞轟炸迫使他人參加課程等。她提醒消費者參加課程前,必須考慮本身是否適合,以及主辦機構的導師是否持有相關專業資格。




12月22日早上1時更新
各 位新朋友請先不要再add我了,我怕是課程的人來。今天我的friend list和message box都被擠爆了。這篇note我開放了留言功能,讓所有人都可以留言,有感想不妨直接說下,也請分享出去。在收集到差不多人數的留言後,我整理好就會送 往各大傳媒。請不要討論和課程無關的東西
Alex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English name list (英文名字)

英国留学必备-英文名字
(女名A-Z)
英文:, 中文: 來源: 涵意:
Abigail 艾比蓋 希伯來 父親很高興;得意的父親。
Ada, 艾達, 英國, 增光;快樂的;美麗。
Adela, 愛得拉 德國, 尊貴的;優雅的。
Adelaide, 愛得萊德, 德國, 高貴的;高貴階級的。
Afra, 阿芙拉 希伯來 塵土
Agatha, 愛葛莎 希臘, 善良而美好的
Agnes, 愛葛妮絲, 希臘,拉丁, 純潔,高雅,貞節
Alberta 愛爾柏塔, 英國, 高貴顯赫的。
Alexia, 亞莉克希亞, 希臘, 幫助
Alice, 愛麗絲 希臘, 尊貴的,真盏?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建立自信 不要害怕被拒絕

人類社會的人際互動中,難免會有拒絕或被拒絕的經驗。有些人臉皮比較薄,一旦被拒絕會感到自尊心受損,變得缺乏自信,或因而過著逃避的生活。但也有一些人臉皮比較厚,不怕被拒絕,愈是被拒絕,愈是能愈挫愈勇。

多數人最難忍受的還是被拒絕的經驗。專家認為,這是因為多數人臉皮比較薄,凡事從自我出發,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因而,當別人忽略自己的感受或出言不遜時,我們心裡就開始自我挑剔,認為自己做錯了什麼或是怪自己將事情搞砸了。     

專家建議一些技巧,讓自己學習多一點自信,正視拒絕的正面意義,踏出自我:

1.不要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學著重新審視別人一些不好的行為,並認清有些事情不都是自己造成的。

2.不要被別人的情緒所牽動。拒絕別人加給自己消極、憤怒和過度敏感的負面情緒。如果受到負面想法控制了自己的情緒,可以採用調整情緒鼓勵的方法。嘗試做簡單深呼吸或暫時停止自己的腳步,給自己時間再想想。

3.切記!每個人都有被人拒絕的時候。接納自己,拂去心中的塵埃,繼續向前進。有些事也許該多花點時間和努力,但不要因此對自己感到灰心。成功的人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拒絕,但從未停止過努力。 正如古人所言:失敗為成功之母。

4.當我們的請求被人拒絕或事情沒有按照我們的方式進行時,試著換另一種新的解決方案。通常拒絕我們提案的人並不是說我們不好,否定我們整個人。也許只是想要聆聽另外一個解決方案。成功的人會從拒絕中走出來,從另一個角度看事情和問題的解決方式,重新提案。

5.對於離題的討論不要猶豫去打斷對話。如果正在討論一項主題,討論方向已經不太對了,停下來,重新開始討論主題。

6.別太專注自己的情況。如果只注意自己,可能只會看到自己的缺點。多想想自己的目標,該採取哪些步驟以便能讓自己達到目標。

7.停止有害自我的對話。事情發生時,不要說些自我喪氣的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因為我們最瞭解自己,但也不要因此成為自己的敵人,自己打敗自己。

8.不要擔心自己給別人的印象是愚笨的。如果有人問問題,我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你可以說: 我需要想想,想到以後,再回答這個問題。不用覺得難堪或自己很笨。

9.要學習耐心。突發狀況發生時,在沒有給自己時間冷靜思考前,不要貿然行動或反應。衝動時做的事情,有時要花更多的力氣收拾,有時候甚至是無法挽回的失誤。所以,凡事應三思而後行。

10.不要立即責備他人。想一想,每個人都有他生活上的高潮和低谷。給別人一點空間,也許更能化解衝突,事情會更容易進行。

11.考慮他人,先他後我。以這種服務他人的信念與人互動。問一問自己,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令他人覺得愉快舒服的事嗎? 如果事事都能考慮他人的感受,人際關係就會更和諧。自己也不會只專注在自我,而能更加有自信。

2010年12月3日 星期五

熟悉多種程式語言,有助生產力

影響程式設計生產力的因子 第1回研究指出,最好和最糟的程式人,生產力的差距高達28倍。因此,有高速開發能力的程式人十分吃香


當我們想要評估一個程式人的能力高下時,會有許多參考指標,而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撰寫程式的速度。對軟體開發而言,生產力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時間就是金錢,甚至有研究指出,最好的和最糟的程式人,生產力的差距可以高達28倍之多。


倘若一個團隊裡恰好雇用到一名最糟的程式人,那麼最好的程式人原先只需花費一週完成的工作,他很有可能要花上28週,相當於半年多的時間,這差距可說是相當驚人。因此,有著高速開發能力的程式人當然是十分地吃香。


打字速度直接影響開發效率

那麼,你,做為一名程式人,究竟是屬於高生產力,或者是低生產力的呢?在本文中,我將試著探討影響程式設計生產力的諸般因素。


撰寫程式碼的速度,無疑會影響到程式設計的生產力。而影響撰寫程式碼速度的第一個要素,很少人討論,但就我個人的觀點,覺得其實還挺重要的,那就是打字的速度。


我有個很有趣的經驗,當年我小學畢業初學程式設計時,雖然還是個連26個字母都識不完整的小朋友,但老師第一堂課,就教我們如何熟悉自己的鍵盤,如何不看著鍵盤,快速地讓雙指在鍵盤上遊走,輸入所有想輸入的字元。


打字速度,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在程式設計領域,很少有人談論到的因素,但無疑的,卻最直接影響到產出程式碼的速度。無論一名程式人思考的速度有多快,最終還是得透過鍵盤,才能讓程式碼從人腦傳遞到電腦。


如果你有留意,我們在撰寫程式時,有時候速度的瓶頸是在思考,有時候速度的瓶頸是在打字。我的觀察,許多生產力表現優秀的程式人,他們對吃飯的傢伙──鍵盤,都是相當的熟悉,一旦寫起程式來,雙手快速地在鍵盤上飛舞,程式碼就一行行在畫面上出現。


這並不是說,所有生產力高的程式人,都一定得練就一番快速打字的功夫,但是,打字速度快,絕對有助於更快速地產出程式碼。尤其當你思考的速度,勝過打字的速度時,腦中浮現一堆程式碼,但卻受限於手指移動的能力,難道不會感到無奈嗎?


此外,這也不是在暗示只要你打字夠快,寫程式就會夠快(因為你可能思考不夠快),有太多因素在支配著程式碼生產力了。即使你能高速的產生程式碼,也不代表這些程式碼都是有品質、可供使用的程式碼呀!


好的整合開發環境,可強化生產力

除了打字之外,為了要更有效加速直接產出程式碼的速度,大多數的整合開發環境(IDE)都提供了一些輔助的機制,協助程式人更快速地產出程式碼。例如,程 式碼的自動補齊(Auto-Completion),會自動偵測目前你可能要輸入的類別名稱或函式名稱,自動猜想並且可以幫你補齊,如此一來,便可以減少 很多需要打字的時間。


好的整合開發環境不僅會提供這類產生程式碼的協助,同時也提供了許多在撰寫程式碼時,所會需要運用到的機制,像是跳至某類別、某函式在程式碼中定義的位置之類,都能加快程式人撰寫程式碼的速度。


因此,是否選擇了一個好的整合開發環境、是否熟悉所選用的整合開發環境,自然成了重要的因素。有一些開發速度驚人的程式人,對於自己所用的開發環境十分熟悉,他們搞懂整合開發環境所能提供的每一項有助於加快產生程式碼的協助,並且快速地運用它們。


這些熟悉整合開發環境的程式人,早就把各種快速鍵運用得有如自己的手足一般,完全不需要思考或反應。能將整合開發環境所提供的機制發揮到淋漓盡致,自然能夠有更好的生產力。


熟悉多種程式語言,便可針對情境挑選生產力最佳者

倘若,不限單一程式語言的話,那麼,從中挑選出有生產力的程式語言以及搭配的應用程式框架,也會是決定生產力的重要關鍵。


例如,這幾年來被公認在網站開發上,具有高速開發生產力的RoR(Ruby on Rails),它的設計相當符合開發網站的需求,因此能夠提高程式開發的速度。


想要開發得更快,使用更有生產力的程式語言,以及搭配的應用程式框架,也會是一個決定因素。好比,你的需求是在Windows平臺上開發一個視窗應用程 式,你的選項有C/C++搭配MFC及C#兩種。雖然說熟悉MFC的程式人,一樣有著很好的生產力,但我想,一般來說,利用C#開發使用者介面的生產力, 應該還是會勝過MFC,因為不論是語言本身,或者是程式庫,新生代的C#以及.NET平臺,終究還是針對生產力提供不錯的改善。


有時候,同時熟悉多種程式語言,有助於提昇生產力,便是因為當要解的問題不同時,你手上可以運用的語言工具比較多,便有機會從中挑選出最適合、最有生產力的程式語言。


倘若你熟悉的語言受限,那麼選擇不多的情況下,想要憑藉著程式語言來加分,機會就比較低了。所以,在程式設計這個圈子裡,普遍認為優秀的程式人最好是兼通多種程式語言。


這並不是說,專精一兩種程式語言不足以成為高手,而是說,當可用的工具變多時,可以針對不同的應用情境從多種語言中挑選最適合的。當生產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因素時,便可以挑選開發生產力較好的語言。


程式框架好比巨人的肩膀,可節省開發時間

好的應用程式框架或程式庫對於生產力加分不少,因為好的應用程式框架,通常瞄準特定的應用領域,例如使用者操作介面、網頁處理、資料庫資料處理,抽取出該領域在開發時的共通需求,成為可滿足這些需求的設計。


立足在這些框架或程式庫上,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省去許多時間。


因為在該應用領域中,會不斷運用到的重複部分,都被應用程式框架或程式庫給做掉了。而且它們在設計時,幾乎都會考慮到通用性,因此可以滿足大多數開發的需求。


簡單的需求搭配複雜的程式框架,反而拉長開發時間

但是應用程式框架或程式庫,雖然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要節省開發的時間,但是,近來觀察,許多應用程式框架有越來越複雜化的趨勢,原因當然是為了希望涵蓋更多的應用需求,但是,這麼一來,不但提高了學習曲線,複雜化的結果,往往讓程式人無法從中得到提高生產力的好處。


反而因為所面對的事物變複雜了,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去操控應用程式框架,也更容易迷惑、更容易犯錯,開發時間有時候反而拉長了,完全沒有得到運用應用程式框架應該要有的優點。


這其實是一個滿重要的迷思。許多程式人其實沒有搞懂自己真正的需求,只跟隨著潮流走,當大家一窩瘋地使用某個應用程式框架時,好像不用就趕不上流行,就不是正宗的王道。


倘若你的需求單純,應該挑選複雜度適宜的應用程式框架,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完整、威力最強大的框架。這麼一來,才真的不會因為應用程式框架本身的複雜度,使得生產力的提升打了折扣。

不夠用的時間,不夠用的人

幹部來跟我討論,說他的時間不夠用,他的人也不夠用。我則認為時間夠用,是他不會用。人也夠用,是他沒找對人用。

我想到帕金森定律。

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書。
根據他研究發現,一個人可以用的時間越多,他做事情的速度會越慢。
一 個人同樣做一件事,所用的時間差別很大。例如每天早上看報紙,可以十分鐘看完,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很忙的人二十分鐘內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是一個時間很 多的老太婆,他可以花一天才寄出一張明信片: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
帕金森認為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組織內每個人都會覺得自己很忙,忙到做不完。做不完就要再找人做,組織就會膨脹,組織人員不斷膨脹,人員越來越忙,可是組織效率越來越低。

人員能力不好,也會造成組織膨脹。
人員要做一件事,做不好,他有三條路可以選擇:
第一、自己辭職,讓有能力的人來做,不要占著茅坑不拉屎。
第二、找一個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
第三、找二個比自己差的人來當助手。
一般人會戀棧,不會選第一。也不會選第二,因為他怕有能力者替代他。可是選了第三,一件事本來自己應該要做好,做不好,竟最後是三個人才能做。而平庸的下屬可能又會找更爛的二個助手來做...,以此類推,組織越來越龐大,效率越來越低。

當然,帕金森定律之所以能引起共鳴,就是因為他觀察到組織的通病。要克服這些通病並不容易。我認為,要從管理者自省開始。

首先,管理者要善加利用與規劃自己的時間。
時間其實是最寶貴資源,每一件事開始做之前就要先想需要多久時間,規畫時間內一定要完成,無論遇到再大的困境也要在時間內完成。不是依自己總時間資源,是依每件事情的計畫時間,要求準時完成。
時間內完成,即使不夠完美,也比雖然完美卻錯失完成時機來的好。更何況,根據帕金森定律,再多的時間也嫌不夠啊,所以,準時的效率比完美的效果重要。

其次,超越自己能力能做的事,要善加利用比自己強的人來做。
時 代改變,當今領導已經不適合型塑強人來領導,而是組成TEAM,發揮組織綜效戰力。所以領導者不用萬能,當然也不怕執行任務時被有能力的助手幹掉。通常, 組織的成敗榮辱都是主管來享受或承擔,因此,無所不用其極讓組織成功,當然包括任用賢才或退位,組織成功,組織上、歷史上你就都有位置。

第三、情願高薪用少量能力好的人,也不要聘請很多低薪無用人力,靠人海戰術完成工作。
如果A的薪資是B+C的總和,但是A的產能也是B+C的總和,你會用A還是用同樣薪資來聘請B跟C呢?
很多人會選B+C,這除了會陷落在帕金森定律內,以單店的損益分析來看也不划算。表面上好像A的薪資等於B+C的薪資,花費都一樣,人多好辦事,其實不然,因為薪資科目花費一樣,可是其他科目費用會增加。
例如聘請一個人給一套制服就可以了,聘請二個人得給二套制服,雜費科目會多出費用來。其他像教育訓練費、伙食費、三節禮品....等等費用都會增加
所以,人力應該採精兵制,甚至有些專業的部分也可以外包給其他團隊來做。

組織越精越小而美,效率越高。

果子創新的幹部都應該往整合型領導努力。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揭秘IT人才特點:中美印日四國程序員比較

      最近以裁判的身份參加了公司舉辦的編程大賽,發現高手雲集,對公司內部的程序員能力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覺得編程能力對程序員而言,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全部。那麼作為一個程序員,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這個話題顯然太大。不過我覺得可以看看其它國家的程序員,也許可以得到一些借鑒。我有幸和中國,美國,印度和日本四國程序員有比較深入的合作過。雖然他們不一定有代表性,但我覺得他們的共性還是比較明顯的。以下的比較純屬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首先是日本程序員。他們的特點是非常仔細。我認為很主要的一個原因是日本公司的需求非常細緻。細緻到在網頁上,連一個像素都不能偏差的地步。另外,日本人的執行力非常強,對老闆的承諾比命還重要。一個項目可以做到連續3個月天天加班,每天只睡4個小時。然而,高執行力背後的代價是低創造力。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今天,很少聽說日本工程師發明了哪些重要的技術。與其說這些特點是日本程序員的,不如說是大部分日本人的。因為在日本文化中,追求品質和遵守等級制度是根深蒂固的。另外,技術領域中的很多專業詞彙是外來語,以英語(論壇)為主。這些專業詞彙往往會被翻譯成片假名。而片假名的發言有時候和英語大相徑庭,導致溝通的困難。比如病毒一詞在英語中是Virus,發音為歪儒斯,而日語的發音是味魯斯。再例如服務器(Server)一詞在日語中的發音是薩巴,和英文發言簡直風牛馬不相及。因此與日本程序員溝通是比較痛苦的,除非你懂日語。

     
其次來看看印度程序員。我所接觸的印度工程師都是在美國工作的。雖然他們和印度本地的工程師肯定有區別,不過相似的地方應該更多一些吧。我覺得他們的普遍優點就一個:流程做得好,文檔寫得好。但是他們寫代碼的能力,我個人的觀點是一般般。我想這裡面有兩層原因。一是有相當一部分在美國工作的印度程序員是半路出家。轉行做程序員是為了生存而已。二是印度程序員在算法,數據機構等基本功方面的水平明顯低於中國程序員的。這就導致他們寫的很多代碼邏輯性不強和性能不優(以我的標準來看)。不過這兩個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被大量的文檔和高性能的硬件設備彌補和掩蓋了。在溝通方面,印度人的英語發音對西方人而言幾乎沒有問題,但很難被中國人聽懂,甚至往往被國人懷疑他們是不是在說英文。

      
從某種意義上講,日本程序員和印度程序員十分相似。他們都很敬業,都能讓領導比較滿意,但不要過多地期望他們能做得更好,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完成領導指派的任務。日本程序員讓領導滿意的方法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和狂熱的加班。而印度程序員讓領導滿意的方法是通過大量的文檔來告訴領導他們的工作意義重大,流程嚴謹,資料齊全,而且成本很低。誇張一點地講:日本程序員善於做領導想做的事,印度程序員善於說領導想听的話。

      
接下來說說美國程序員。美國程序員千奇百怪,好像很難只用幾個詞來定義他們。可能是因為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吧,本來就千奇百怪。但大部分程序員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技術,甚至崇尚技術。這點在矽谷尤為突出。這就導致每個技術領域中都有一些人會廢寢忘食地鑽研。其實這和打遊戲一樣,如果你著了迷,自然會忘了吃,忘了喝,拼命地玩。我所認識的美國程序員還有一個特點,才藝能力都不錯。以前在波士頓工作的一家公司中,幾十位工程師居然可以組成一個交響樂團。有小提琴,大提琴,小號,豎琴,打擊樂等各種各樣的西洋樂器手。而且這些哥們姐們還不是一般地玩玩,週末都有自己的固定樂隊,經常參加社區的表演。更有甚者,在矽谷工作時的一位同事,白天寫程序,晚上在自家的車庫裡練習乒乓球,竟然代表美國參加了悉尼和雅典的兩屆奧運會。說起寫文檔的能力,美國程序員絕對不亞於印度人。但是美國人寫文檔不是為了老闆,而是為了自己,為了分享。因此他們的文檔往往讀起來很有趣,很實用。當然,這會讓老闆有時候很頭疼,因為程序員不那麼“聽話”。他們不是給老闆交差,而是要實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設計,自己的完美。說白了,就是美國程序員有時候想法多了點。

      
最後是我們中國的程序員。和其他國家的程序員相比,我覺得他們的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他們的算法能力普遍高於其它幾個國家的。這可能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導致的,比較注重理論知識。反過來,實踐能力就相對差些。我們的程序員執行能力並不差,但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明顯不足。往往需要把任務分解得很細以後才能完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另外在表達能力上也相對差些。相信大家一定見過技術水平很高,但表達能力很差的工程師。最好笑的是,我見過不少工程師拿著一支寫不出字的白板筆(我們的白板筆質量也確實不咋樣),有模有樣地在白板上寫字。彷彿聽眾可以看得到他/她寫得是什麼。因為他/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邏輯中,完全不去體會聽眾的感受。不過我認為這些缺點並不嚴重。

      
因為這些是屬於技能和經驗方面的東西,是可以通過實際工作或者培訓來提升的。我認為國內程序員最大的問題還是所處的環境不利,導致相當一部分人比較浮躁和急功近利。真正能夠沉下心來鑽研技術,熱愛技術的是鳳毛麟角。我在面試的時候,常常發現工程師知識面還挺廣,但深度幾乎沒有。這樣的人很難在技術領域有所作為。我希望找到的人是,敢於承認自己不會的地方,但是只要會的東西,哪怕就一樣,就要一定比別人理解得透,鑽研得深。我相信一個人如果在某一個問題上比別人做得好,在其它問題上也一定有能力超越別人。

      
雖然比較下來,看到中國程序員不少的問題。但作為群體,中國的程序員可能是全世界最聰明的工程師群體。因為環境的原因,使得他們不得不想法很多,顧慮很多,無法最大程度地將聰明才智發揮在技術上。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從公司的管理層開始。只有技術負責人熱愛技術,追求卓越,才可能為技術人員創造環境,激勵他們鑽研和創新。技術負責人需要深入項目,和工程師們一起討論技術設計,從而通過具體問題來提升工程師的能力,同時也防止自己的技術能力滑坡。在技術管理上,很多國內的公司把工程師簡單地作為資源,過於強調流程管理和資源管理。我的觀點是:工程師不是高級藍領,不能以管理生產線的方式來進行管理。優良的環境只有靠大家一起來創造。中國工程師一定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工程師群體。

25個創業者失敗案例的啟示:創業大敗局

Y-Combinator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Paul Graham投資了80多家創業公司、堪稱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教父級人物,經常被人問到“哪些錯誤會導致創業失敗”。 Paul Graham嘗試開出了一張“創業失敗的18個錯誤”的不完全清單,希望幫助創業者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最近,一篇文章《25則“驗屍報告”—創業失敗者啟示錄》(http://news.csdn.net/a/20101018 /280604.html)也受到關注,作者的出發點與Paul Graham類似,雖然成功不可以復制,失敗卻可以盡量避免。
有趣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創業者們並不同意這個看法。 YouCastr創始人說他讀過Paul Graham的幾乎每一篇文章,但不親身經歷一遍是很難體會其中的道理。他創業失敗後在的經驗總結中寫道,希望自己的特定經歷與個人體驗能成為Paul Graham創業文章的一個註腳、一個背景詮釋。 IonLab創始人則更是誇張,建議創業者們停止閱讀一切創業指導文章或圖書,因為每一個小時的閱讀,至少需要創業者此前有三個小時以上的實際經驗才能理解其中內容,又至少再需要三個小時的實踐運用才能吸收。即使這樣,也很難把這些經驗教訓“內化(internalize)”。 IonLab創始人說,他讀Paul Graham文章時一直想,這些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輪到自己創業一定能做得更好。當他創業失敗,重讀Paul Graham時,卻發現說的就是自己,驚出一身冷汗。
從某種意義上說,導致創業失敗的本質錯誤只有一個——沒人需要你做的東西。如果你在做的東西是用戶需要的,那麼你至少能夠生存下去,其它的問題都可以逐一解決。但如果不符合用戶需求,那就死定了。
25則創業者失敗教訓總結,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個人有創業衝動,正好想到了一個自以為絕妙的點子,或看到了一個自認為很大的機會,就不管不顧地投入進去,而沒有進行客戶需求的確認。
eHarmony for jobs創始人想到了一個自動匹配求職者與用人企業的點子,僅僅諮詢了身邊朋友,得到認可後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創業。在這個過程中才認識到,“他們(指自己的朋友)只代表了不需要付費的求職者,而最重要的需要付費的企業客戶卻沒有去調研”。甚至在深入HR行業一段時間後,才知道這是一個過去幾年被無數人想到、嘗試並驗證失敗的模式。
BricaBox創始人最終認識到自己要解決的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不是“商業問題”。技術人員創業,“自撓其背而止癢”當然沒錯,但最好是有“一個更具通用性的可推而廣之的解決方案”。他總結道,解決技術問題,更應該是發起一個開源項目,而不是創辦一家公司。
Xmarks代表著典型的技術人員創業。 Mozilla基金會主席,自己卻用Safari並非Firefox,因為需要在5台不同電腦上工作,而當時Firefox沒有書籤同步功能,就開發了Xmarks。他們當時的想法是,用戶收藏網頁相當於一次投票,可以做出一個更好、更智能的搜索引擎。請了可用性專家和用戶測試,才發現“人們搜索是想找到特定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得到某個主題領域內的一組權威鏈接”,並“驚訝”地發現“做搜索測試時,人們在電腦前坐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搜索自己的姓名”。
YouCastr創始人的總結更是沉痛,“我們並不愛自己做的事。我們做這個只是因為我們想創業,想到了這個點子覺得不錯。我們不是我們產品的核心用戶。雖然我們很努力工作,但我們無法理解什麼是最佳的產品決策。”“創業基本前提從一開始就錯了,我們既沒有調查視頻內容提供方,也不了解觀眾。”而認識到這點,創業團隊用了三年時間,其中整整兩年,5個創始人都沒有領工資。
最近流行的“Lean Startup(精益創業)”,其精髓是“Customer Validation(客戶需求確認)”,即用最低成本、儘早獲取客戶需求的確認。推薦的方法都很有意思,如做一個假的網頁,投放Adwords關鍵詞廣告,通過點擊數據分析來判斷用戶是否真的需要你準備投入創業的這個產品;又如可以先不做產品,製作一段演示視頻,扔到網上傳播看用戶如何反饋。
創業大敗局給我們的啟示,借用Paul Graham的話,那就是“理解你的用戶”。
作者簡介:高巍,安卓愛普公司創始人。原搜狐媒體產品中心經理。關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產品管理。
(本文來自《程序員》雜誌10年11期)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相片大小, 2R, 3R, 4R? (Photo Printout Size, 2R, 3R, 4R?)

------想曬相, 想印相, 可以看看有甚麼選擇------

2R = 2.5″ X 3.75″(?) (63.5 × 95.25 mm)(?)
3R("9 × 13 cm") = 3.5″ X 5″ (89 × 127 mm)
4R("10 × 15 cm") = 4″ X 6″ (102 × 152 mm)
5R("13 × 18 cm") = 5″ X 7″ (127 × 178 mm)
6R = 6″ X 8″ (152 × 203 mm)
8R = 8 X 10″ (203 × 254 mm)
16R = 16″ X 20″


表示相片尺寸的「R」制度(2R, 3R, 8R等等)是怎樣計算的?
基本上,無論橫度定直度,長闊比例大概是3:2,這就是每張135菲的比例 (36mm x 24mm) (多謝讀者Vincent指正)。R前面的數字是較短一邊的尺寸(英吋做單位),所以4R就應該係4″ X 6″,5R就應該係 5″ X 6.6665″,但由於計起來長的一邊未必是整數,相紙製造商就round up/down尺寸,久而久之大家公認了這標準。
其實2R和3R短的一邊分別係2.5″同3.5″,但為了方便只稱為2R和3R,而不是2.5R和3.5R。
Photo print size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They are often denoted with a code of the format nR, where the number n represents the length of the shorter edge in inches. In the normal series, the long edge is the length of the short edge plus 2 inches (10" or less) or 3 inches (11" and above).
http://www.fotomaxonline.com/help_tc.htm
Product
Image Size
(Inch)
The Best Resolution
(Pixels)
Minimum Resolution
(Pixels)
  1.5"x2" ID Photo 8 pcs
1.5 x 2
450 x 600
270 x 360
  2R
2.5 x 3.5
750 x 1050
450 x 630
  3R
3.5 x 5
1050 x 1500
630 x 900
  4D (4.5"x6")
4.5 x 6
1350 x 1800
810 x 1080
  4R
4 x 6
1200 x 1800
720 x 1080
  5R
5 x 7
1500 x 2100
900 x 1260
  6R
6 x 8
1800 x 2400
1080 x 1440
  8R
8 x 10
2400 x 3000
1440 x 1800
  8F
8 x 12
2400 x 3600
1440 x 2160
  Photo Mouse Pad
6 x 8
1800 x 2400
1080 x 1440
  Photo Mug
3 x 5.25
900 x 1575
540 x 945
  4R 3D Photo with Frame
4 x 6
1200 x 1800
720 x 1080
  Aluminum Bottle 600ml
3 x 5.25
900 x 1575
540 x 945
  Aluminum Sport Bottle 400ml
3 x 5.25
900 x 1575
540 x 945
  Softy Cushion
8.25 x 11.68
2475 x 3504
1485 x 2103
  Multi-purposes Shoulder Bag
7.5 x 10.5
2250 x 3150
1350 x 1890
  Puzzle 120pcs w/ Frame
7.7 x 11.4
2310 x 3420
1386 x 2052
  Metal Compact Mirror
2.36 x 2.36
708 x 708
425 x 425
  Metal Card Holder
1.93 x 3.46
579 x 1038
348 x 623
  Laser Crystal Glass Key Ring
2.5 x 2.5
700 x 700
450 x 450
  A3 Poster
12 x 16.5
2400 x 3300
-

------想曬相, 想印相, 可以看看有甚麼選擇------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2010-09-27 明報 GPA 馬傑偉

GPA, Grade Point Average,大學成績平均數。對大學生而言,GPA 大過天。學生之間,流傳GPA低無前途、無工做、無運行。我們做老師的,不多不少知道,課程要求高、功課多,Grade 難攞,學生會「drop」科。我就很不以為然。師生蒙混過關,對不住人,也對不住自己。

不過,日前帶小組導修,接觸入學一個月的各系同學十多人,才知道「砌GPA」的心態是如此嚴重。坦白說, 我真係「睇唔開」,為什麼今天大學流行如此功利的風氣,初入學,師兄師姊就會教路,提點師弟妹哪一科易「轆」、哪個教授係「Killer」。新生坦言,選科內心掙扎,很感興趣的科目,選了,卻猶豫不決,十五十六,最後還是棄選,改修幾科易攞高分的。

高 GPA,易攞船(schorlarship),可以考AO,可以入大機構,可以升學深造。我就是不明白,大學的「門面」,大談追求理想、獨立思考、鑽研學問,但「後門」的實際,普遍的心態是單求分數,「搵唔搵到食」才是終極關懷。

同學們!追求自己熱愛的知識,肯努力,GPA 怎會低分?我不勸你們不理分數,只想說,將來在社會闖蕩,分數只是成功與成就的其中一個因素。自己有冇料、有冇見識、有冇鬥心、有沒有個人見解,這種種,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退一步想,在大學已經功利到為攞分而選「頹科」,首先就輸掉自己的性格。

我個人的經驗是,以熱情、投入的態度讀大學,自然就會有不錯的分數。當然,現實中大多數人都是實際的、功利的。但讀大學那幾年,不給自己一個機會追求自己嚮往的學問,實在可悲。

砌GPA 的「傳統」,不一定要跟從。新同學!拿出勇氣,走自己的路!

趙耀華﹕中國經濟奇蹟之謎 ─由人口與性別失衡問題談起

(明報)2010年9月27日

【明報專訊】這不是纖體廣告,卻是香港女孩子的佳音。中國大陸的性別比例出現嚴重失衡,在2005到2009這5年間,男女出生比例平均為120比 100。粗略地算,這意味著2009年出生的男孩中有140萬將來無法匹配,這個數字相當於同年在香港出生的女孩數目的34倍。也就是說,只要每34個這 些男孩中有一個來香港找對象,就足以把香港所有同年齡的女孩子娶光。香港女孩子的議價能力大大提高,這不是她們的佳音嗎?……言歸正傳,筆者要說的,其實 不是婚姻問題,而是人口對經濟改革所起的一些微妙作用。
孩子數目減少 家庭可有更多儲蓄
人們愛拿小時候的遭遇來衡量現有的生活水準。「我們小時候生活可艱苦多了」,這是不少人經常掛在口邊的真心話。即使現在生活多麼不如意,只要比那個 童年時候的生活水準有明顯改善,我們仍然有種釋然的感覺。從1950到70年代,一個典型的中國家庭有好幾個孩子,這意味著當時中國家庭不僅收入低,並且 還要用這低收入來要填飽更多肚子(更別說還要經受各種各樣的政治活動的衝擊)。自80年代以後,因為推行計劃生育的一胎化政策,年輕的就業者意識到他們再 不需要像他們的父輩一樣養活那麼多孩子,這讓他們心目中的「基準生活水準」更容易達到。比方說,一個五口之家要住到1000呎的房子才能達到的生活水準, 一個三口之家只要住上600呎的房子就可以達到了。因此,預期到會撫養少一些孩子,人們就較能滿足於現有生活,較容易接受改革所帶來的折騰。
自80年代以來,中國適齡女性的生育率劇減。相似的人口轉型(demographic transition)在別的亞洲地區,如香港和台灣也出現過。因為需要撫養的孩子數目減少,一個家庭可以有更多的儲蓄,也可以將更多的收入用在孩子的教 育上。其他亞洲國家的經驗顯示,同時也為經濟理論所證實的是,這些人口轉型產生了所謂「人口紅利」(demographic dividend)——表現為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比方說25年)更高的儲蓄率、更多的資產投資、更豐富的人力資本,以及更高的經濟增長率。中國非常幸運, 它經濟改革開始之日,正好是人口結構轉型之時。
年輕人口結構 有利經濟改革啟動
人口結構的轉型有多少是一胎化政策的成效,又有多少是公眾自願選擇的結果,這並不容易弄清楚,但是可以肯定,人口轉型儘管遲早會出現,一胎化政策無 疑加速了它的來臨。新生嬰兒要十幾二十年後才成為勞動力,其間則只是社會的負擔,因此,一胎化政策並不會減少頭十五、二十年進入就業人口的數量,其社會成 本──勞動力的缺乏和退休問題,等等──則在一代人之後才顯示出來。
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的人口結構,是對經濟改革的另一有利因素。80年代初中國的人口結構相當年輕,比同期俄羅斯的人口結構年輕得多。雖然兩國的人口 中位數在1950年僅相差1.1歲(中國為23.9歲,俄羅斯為25歲);到1980年,這個差距增加到9.1歲(中國為22.1歲,俄羅斯為31.2 歲)。這是個重要的差別。無論經濟改革的長遠好處有多大,短期的折騰是難免的。年紀大的人未必享受到經濟改革帶來的長遠成果,卻要馬上付出代價,因此傾向 於反對改革;年輕人預見到享受長遠成果的一日,因而傾向於支持改革。因此,一個較年輕的人口結構有利於經濟改革的啟動:年輕人有耐心也願意承受改革中暫時 的挫折,「既得利益」階層在人口中的比例較小,對他們進行經濟補償比較容易。因此,年輕的人口結構減少了中國經濟改革的阻力;毛澤東時期沒有控制人口出 生,卻為後來的改革開放製造了有利條件。
研究中國改革的專家普遍認為,漸進式改革是中國經濟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但是對於這種漸進式改革在怎麼樣情况下才能成功推行,專家們卻沒有太多討 論。這就好像看到一種新引進的植物茁壯成長,便歸功於那個引進者的眼光和辛勤,而沒有注意到需要合適的土壤和氣候配合一樣。
人口持續增長 漸進式改革成為可能
事實上,如果不把人口因素考慮進去,中國改革很多地方都很難理解。以國有企業改革為例,事實上,從1978年至1993年期間的15年中,國有部門 的相對重要性有所降低,但就絕對規模而言,它仍是持續增長的,在產量方面如是,在僱傭的人數方面也如是。直到了90年代中葉,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變小了,大刀闊斧的裁員才出現。中國在1980年便開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但是其人口數量仍然不斷上升,估計到2032年,也就是52年之後才達到頂點。 因此,持續增長的人口,使得上述漸進式改革成為可能。
俄羅斯的情形就截然不同,該國人口在1993年就達到頂峰,然後徐徐下降。如果我們以1990年為起點,在一方面保持國有企業的僱傭人數不變的情况 下,讓非國有企業部門遂步增加僱傭人數,使之在10多年內成為經濟的主要部分,那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
經過了30年的改革,中國的經濟實力已不可同日而語,無論以國民生產總值計算,還是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其人口因 素的後果(長處與短處)也隨處可見,於此我僅列舉幾點。
金融海嘯與中國人婚姻問題拉上關係
第一, 人口老齡化引起退休保障的問題,勞動人數增長放慢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桎梏,對此坊間已有不少的討論,不贅。
第二, 中國已做到高達23.3%的適年人口接受高等教育,這比香港的18%還高,以中國的發展階段而言,這確實是不凡的成就。這一方面是過去10年高校擴招的結 果,在2000年僅有100萬的學生被大學錄取,到了2010年,這個數目就增加到600萬;另方面則是計劃生育減少適齡人口的結果。
第三, 就是前面提到的性別比例失衡。正常的男女出生比例約為105比100,中國的比例實在太極端了,它其實是一胎化政策之下選擇性生育的不正常產物。既然國內 的資金可以把香港的房地產市場弄得滿成風雨,國內男女失衡輸入香港,顛覆港人的擇偶機會,這決非天方夜譚。性別比例失衡不僅是個社會問題,它還會影響宏觀 經濟。一些研究比較國內不同地區,發現比例失衡愈嚴重的地區儲蓄率也愈高。背後的道理其實不難理解。男女比例愈失衡,男方在婚姻市場上感受到的競爭愈大, 積累財富改變自己(或自己兒子)在婚姻市場上的不利位置便愈有迫切性,女方由於競爭優勢會相應減低儲蓄,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前者的效應超過後者,整體的儲蓄 率因而提高。
中國的高儲蓄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國際貿易不平衡,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竟可以與中國人的婚姻問題拉上關係,這真是不可思議!
作者是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副教授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926/4/kf2b.html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如果你決定了,就再也別回頭

一個多年沒見過的女學生,突然跑來,要我幫忙向她的男朋友求情。

「你要我去找你的男朋友,當說客?」我不敢置信地問:「他不是向來對你百依百順嗎?」「是啊!是啊!」女學生直點頭。

那男孩子我認識,以前常陪這女生來上課。女生站在那兒畫石膏像素描,男孩就坐在旁邊看。女生畫不好,心急冒汗,男孩過來幫她擦汗,一邊擦還一邊挨罵。

「現在情況不同了。」女生對我說:「都怪我,還是常發脾氣,一氣就要他走遠點。每次他走,都隔一下就打電話回來,問我還氣不氣。可是前兩個月,有一天,他走了,沒打電話,也沒回來,他再也沒回來找我,老師!你知道我多麼愛他,五年了耶!你看到的。現在他居然不理我了。」

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把男孩子找來。

「是不是有人要老師找我?」男孩子居然開門見山地說:「沒用的,她己經托了一堆朋友了。」

「為什麼?」我問。

「因為當我離開她家那天,我就告訴自己,這次絕不回頭。」

男孩子走了,我坐在那兒好半天,心裡很不是滋味,不只為調解失敗而不是滋味,更因為咀嚼他斬釘截鐵的那句話。

「絕不回頭!」多麼熟悉的一句話啊!

苦海無涯,回頭是岸。浪子回頭金不換。

從小到大,總聽到要人回頭這句話,好像一回頭,事情就能化解、仇怨就能消除,錯誤就能補償。

可是,在同一時間,我們也總被灌輸一種「不回頭」的觀念-- 小時候,聽人講鬼故事,說狐仙。

「沒學到家的狐仙,還一臉狐狸像,後面夾個大尾巴,它不敢正面沖人來,只敢從後面拍拍你的肩膀,叫你的名字。」說的人瞪大眼睛:「所以半夜一個人在野地走,有人拍你肩膀、叫你名字,你可千萬別回頭,一回頭就會被它一口咬斷喉嚨.....」

少年時讀聖經「創世紀」的故事,有個叫所多瑪的城市,因為罪惡深重,上帝要把它毀滅。

但是所多瑪城裡有羅德一家好人,上帝就派天使去把羅德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女兒帶出城,並對他們說「逃命吧!不可回頭看!」 沒想到羅德的妻子走在最後面,捨不得家園,偷偷回了一下頭,立刻變成了一根巖柱。

那聖經故事的插圖,我記得很清楚,一尊回頭的石像,直直地立在荒野之中,爬滿了籐蔓。

上大學,看了部當時名演員楊群的電影。片名忘了,只記得楊群飾演個很善良的醫生,因為受人陷害而被判死刑。

「我死了沒關係,可是我半生研究的醫術、藥方,如果不能傳下去救世人,就太可惜了。」楊群臨刑感慨地說。

好心的劊子手就教他:「我不能不殺你,但是可以給你點時間,回你的家,把藥方寫完,再下陰間。記住!當我手起刀落,你心裡默念你家鄉的地名,拚命往前跑,後面會有很多人叫你,你可千萬別回頭。」

醫生的魂魄就這樣跑回家,在他妻子的協助下完成了「遺願」。

大學畢業,在電視公司做了五年記者,每天報黃金檔的新聞,卻覺得愈來愈空虛、愈來愈不足。於是決定辭職,出國進修。

我把想法告訴岳父。岳父來回踱著方步,說我人正紅,收入也高,捨不捨得?又有沒有把握在美國念得下去?隔了半天,他說:「我不反對,只是如果你決定了,就再也別回頭!」 岳父淡淡的這句話,真重,讓我背著,硬撐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其間,國內的電視公司不知開了多少優厚的條件,我都「沒回頭」。 所以當男孩不聽勸,說他絕不回頭的時候,我怔住了。發現從小到大,我們「不回頭」的時間遠比「回頭」的多,甚至可以說我們受到的教育非但不是「回頭是岸」,反而是「絕不回頭」。

今天下午,帶女兒去看星際大戰(STAR WARS)這部喬治盧卡斯的新搖錢樹,是描述前面三集中男主角「天行者」(SKY WALKER)的童年。跟母親一起身陷為奴隸的「小天行者」,有著過人的膽識,居然參加星際大賽車,得到第一名,而能獲得自由。

小天行者的母親,送孩子離開的時侯,摟著兒子說「你要勇敢,不要再回來!不要再回來!(BE BRAVE!DON"T COME BACK,DON"T COME BACK!)。」電影散場了。十歲的女兒突然問我:「爹地!小天行者的媽媽為什麼叫他不要回來?她難道再也不想看到她兒子了嗎?」

我對女兒笑笑:「這個問題,爸爸以前也想不通,但是現在想通了。其實我們每個人生下來就不能回頭。想想!你從媽媽肚子裡出來,能回頭嗎?你出來就回不去了。」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所以一切事只要過去,就再也不能回頭。

回頭是危險的,一邊跑一邊回頭的人絕對跑不快,而且容易摔倒;總是回頭緬懷過去的人,就不容易開創未來。所以,這世界上即使看來像回頭的事,也都是面對著完成的。就好像我們出門發現忘了帶樣東西,你不會倒退著走回家,而是轉身回家。


「我們可以轉身,但是不必回頭,即使有一天,你發現自己走錯了,你也應該轉身,大步朝著對的方向去,而不是回頭怨自己錯了。」

我對女兒說:「記住!人生路,是不能回頭的!」

-------------------- 劉墉﹣《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你的心不是公廁 ——禁絕虛幻世界的實驗報告

【明報專訊】這次我所挑戰實驗的,是一個由facebook、msn和手提電話構成,半實半虛的國度。

兩個多星期來,我一直嘗試堅持,沒瞥過facebook一眼,也沒在msn露面過一秒,手機也徹底關掉。

我將其視為一種實驗,以自身的感受、思想作記,刻畫這三件「物件」,以至於虛幻世界與我的關係。

過程、結果

兩星期之初,我先把iPod Touch裏面facebook的app刪去,因為這通道的存在標誌那facebook世界的觸手可及。呃,我必須以認罪悔疚的口脗來承認自己的心癮﹕我以往每天讀news feed不下數十次——未必是真的在讀,但不瞥一下心裏總是有所缺欠,這,為之癮。瀏覽facebook已經變成比喝水更為牢不可破的習慣,或心癮。

沒有facebook,我開始收不到好些約會的通知,也無法得知其他人(容我偏執地以「人」來代替「朋友」)的近况;沒有facebook和 msn,我失去跟好些人——其實是大部分人——的聯絡。嘿,不妨想像一下,如果下一秒鐘,你的facebook、msn、手機的contact都完全蒸發,你可怎樣做?還有誰的電話、email地址能夠一直留於腦海?你的男女朋友呢?你家的電話呢?)

沒有facebook,最多是把自己的群體性散失,但沒有手機,帶來的不便卻讓我在往後不斷猜想,究竟手機未興起時,日子是怎樣過的?當我出門時決定把手機獨留家中時,也許出於褲袋裏空無一物,心頭不期然顫動,即使把紙巾等形狀與手機相近的物件塞進褲袋,鬱悶仍揮之不去。這是缺乏安全感的證明。

原來沒有手機,你會被迫準時,再沒有「唔好意思我要遲五至十分鐘」的權利。你要早早跟友人約定集合的具體位置,愈詳盡,愈好。原來是手機,把我們的決斷力,以及準時美德,一同抹殺,但我們責無旁貸。

這兩星期,不用每天誠惶誠恐不停翻看facebook讓我的工作變得順利,回家後不必亮著電腦讓我有更多時間跟家人相處傾談,路途中不必提起手機讓我的腦袋放空,仔細思考從前不會觸及的事情。

限期屆滿,重回facebook世界,我頗有剛去完長旅行回港的錯亂感覺。無法跟上別人的話題,反而輕鬆自在。起初我以為別人定會知道自己消失了一段長時間,facebook會擠滿notifications; msn會滿是offline message;電話會盡是未覆短訊。但原來不﹕facebook的notifications只有區區幾個;msn的offline msg全是病毒留言;手機短訊倒是有幾個,但錯過了又彷彿無足輕重。原來這些存在感的證明,從來都不能依賴別人賦予,只是自己加諸自己身上。比方說,當你活躍於facebook世界,不斷在別人相片、note留言,notifications自然就多,你也自然有種濃厚的存在感。

於是我開始對這些事物產生太膩的感覺。我不會從此脫離這個世界,只會任性地維持抽離。同時也逐漸抽離地檢視身邊依舊沉迷虛幻世界的你們。

討論﹕

上下班的路途上你反覆按著簇新的iPhone4屏幕,咀嚼facebook的每一個字;你跟不相干的路人在msn漫無目的聊天。在公司、學校、餐廳、客廳、房間,你都嘗試用這些「物件」搪塞生命的每一寸空白。你討厭空白,討厭游手好閒,討厭孤獨,於是裝作色彩斑斕,裝作忙得不可開交,裝作了解身邊人的一切。

但你忽略了空白的意義。就在你在家用msn跟人搭訕時,你父母的華髮稍稍冒出長成;就在你在餐廳用sms跟別人展開漫漫對話時,你忽略了坐對面那人的感受。你以為facebook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原來它不過拉近你與某些原來不相干的人之間的距離,並與此同時讓你跟其他原來親密的人漸行漸遠。你用facebook令自己結交了一百個所謂朋友的同時,你用facebook背棄了好些以前熟悉的舊人。

你在facebook竭力去裝出一個形象,或交遊廣闊,或與眾不同,然後你的一舉一動就是往那終極目標進發。於是你開始為有多少人跟自己說聲生日快樂而惴惴不安;你開始在網上搜羅文 章來突顯自己的形象;你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上面跟他人匯報;你以為facebook不過是一個由日常生活延伸的舞台,但它已然成為你生活舞台的全部。

也許一切都是條件交換。你把自己的一切事情裸裎人前,來換取別人也如此赤裸地展示身體。但為何你要向這些不相干的人赤身露體,而對更多真正關心你的朋友、家人封閉自己呢?

你的心明明只想充當你的私人廁所,讓你閒時走進去發泄情緒、寧靜獨處,或是汲取靈感,為何你偏偏要犯賤地把它改裝成藍色的流動公廁,中門大開地歡迎別人侵佔,並放下糞土濃痰呢?他們不過將你的心單純地當作公廁,用作排泄,用作交換是非,完成後便拔足遠離。你卻因應這些公廁旅客的要求而裝修 這座私人廁所,為它塗上你最討厭的顏色,放置最讓你反胃的皂液,以求讓最多的人擠進來,把廁所弄得傷痕累累。

借用卓韻芝的新書書名,你•的•心•不•是•公•廁。

文 阿果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呂大樂﹕沒有進入問題的香港社會

——由田北俊批評政府「守財奴」談起

【明報專訊】香港人對社會議題的專注力,其實很低。而這個問題又可分開兩個方面來講。一是專注力之短:除非事情不斷發生戲劇性的情節,否則無論是如何重大的社會議題,其「媒體壽命」一般難以維持超過 10日。或者有人會以為互聯網上可以有更持續並且深入的討論,但只要細心觀察,撇開各種主觀感受、個人感想及情緒表達之後,則不難發覺在網上燃燒一個話 題,基本上跟主流媒體一樣快速。在香港,要令社會維持對某個議題的專注,其實十分艱難。
追求的只是一種口感上的滿足
二是專注力之淺:套用朋友洪清田所言,香港人從不進入問題。香港這個社會從來話題不絕,每天打開電視,翻開報章,總會有一個新的題目。而聽電台的 「叩應」,更覺人人對每一件事情,都有意見。但這些供應不絕的影像、聲音、文字的存在,並不等於我們進入了問題,並且認真探究、逐個層次深入分析,並且發 掘更多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辯論、了解問題所引伸的更多議題與可能性。今天,我們經常見到的,是某某專家對一項措施的即時回應,或主持人、嘉賓的個人立 場、意見的表達,多於真真正正的對一個議題的消化、研究與討論。
因為我們的專注力既短又淺,香港社會一直就只有燃燒話題,而沒有進入問題。有時候,我甚至相信,這是港人處於一個困局之中的一種不自覺的心理反動: 聲線提高了,文字辛辣了,立場(看似是)堅定了,但實際上卻是一直迴避各個重要議題。我們很快的由一個題目轉到另一個之上,追求的只是一種口感上的滿足, 而不是將相關的問題作一系統整理,認真思考應該怎麼辦。
田北俊批政府 各界反應只有三種
早前田北俊先生批評特區政府為「守財奴」,並提出動用外匯儲備之意見,社會各界對待他所提出來的議題的態度,便是很典型上面所講不進入問題的一套。 我早前已另外撰文指出,雖然田先生的建議不可取,但他的提問確是一個值得深思及認真討論的題目。但觀乎各界之反應,大致上只有三種:
第一種是自由黨的回應:劃清界線,強調那只是他的個人意見。這一類反應之所以值得在此討論,並非要針對自由黨本身,而是從中可見工商界——甚至是香 港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貧乏與落後。田先生的意見或者有其個人成分(但類似的意見,我在一些非正式場合,早有所聞),但其代表的訴求,則肯定在工商界的 圈子裏有人和應。可是,當有人把相似的想法集結起來,出外發表,而須接受批評和承擔壓力之時,建制中人卻玩集體失蹤,不會共同進退。
第二種回應是高度集中在其建議的具體細節之上,指出這一點不可行,那一點不可取之後,討論也就隨之而寫上句號。特區政府有此回應,不難理解,事關這 個題目再談下去,便會引出更多議題——當中涉及政府角色的調整,是一個大題目,在討論過程之中很有可能掀起更多爭論,令政府四面受敵。但有趣的是,一些對 田先生提出尖銳批評的意見,也因為各種理由(由認為政府理財的方法行之有效,不宜改變的保守想法,到覺得政府應該做得更多,看似是更為進取的意見),而將 焦點放在具體建議的細節之上,在否定其建議內容的過程,基本上也同時表示沒有多談的必要。本來以為有可能出現的交換意見或辯論,也就提早告終。
左中右的批評都沒有借題發揮
第三種回應是很快便將討論的焦點轉移到另一個問題之上(例如仇富的真正成因),於是也沒有必要藉覑田先生提出的建議,而更全面的研究特區政府是否有 需要大幅度的調整它的角色與管理公共財政的方法。
上述三種回應基本上都是指向同一方向——因為意見不同,建議不為接納,討論便無必要繼續下去。奇怪的是,無論是來自左、中還是右的政治立場的批評, 都沒有借題發揮,把討論提升到另一層次及方向,深入討論究竟當前特區的社會形勢需要什麼社會服務?可以憑什麼方式來支持各種公共開支?
這是現時香港社會的一個獨特的現象:儘管站在左、中、右不同的政治立場的社會力量都對特區政府有很多不滿,但一談到調整政府的角色,則不是要求保持 現狀,便是全面地沉默。右的固然認為最好是不變應萬變,因為這樣能照顧他們的利益。田北俊先生的建議是從這樣的立場出發,在不作出重大改變的情下,又能 增加政府撥款,提供一些處理貧窮的措施(以免矛頭指向工商界),於是想到動用外匯儲備。這個建議有點小聰明,只嫌太明顯是資產階級在找便宜,難有好的收場 而已。既得利益如此表現,可謂意料中事。難以理解的是,左的亦一樣不會(亦不打算)進入問題,他們左右而言他之後,並不會提出一套對政府角色的新理念。以 往特區政府的高層領導亦曾經提出對政府在新的環境裏可能需要新的角色或管理方法的意見,結果都是右的大力批評,左的完全沒有參與討論。本地自稱進步的政治 力量有時所抱態度,跟保守的相當接近。這是香港政治吊詭之處。
近月各界強調應重視民生議題,但其實又不願進入問題,認真辯論。能有什麼社會創新,實在難以樂觀。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搞定愛情﹕你可以跟我交往嗎?

【明報專訊】可能從小就知道爺爺是國民黨空軍,參加過抗日戰爭,所以對日本人一直以來沒有太多好感。小時候沒迷過日本動漫,大了也沒打日系電玩。不過偶爾卻會被日劇或日本電影的一些情節感動,尤其是那種純愛或者純親情類型的電影。

前兩個星期陪一個頗為照顧我的大姐,和她一個曾在日本留學工作的朋友吃飯,席上突然聊起了追女生的一些過往經歷,這位朋友娓娓道來了一些很有趣的事 情。他說﹕「從日本回來之後,我一直很難認認真真的談場戀愛,總是掌握不到什麼時候才算是好的表白時機,跟香港、台灣、內地的女生可能約會吃了好幾次飯, 單獨出去看了好幾套電影,卻還是朦朦朧朧的摸不清楚對方的心意,總是有那種似是而非的感覺,對我來說要揣摩出對方的感覺,實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在日本的 時候相對來說就簡單得多,一般女生肯答應跟你出來約會,就已經默認了你是她的男朋友了。而香港、台灣的女生,卻還會在心裏分這次是『出去』,那次是『約 會』,實在是太難捉摸了。」
因為我從來沒有跟日本女生打交道的經驗,不禁好奇的問,「日本人談戀愛前是否真的會問『你可以跟我交往嗎?』這樣的問句呢?」「對,沒錯!日本人真的會用這句來確認雙方的關係!」他如此答道。
別猶豫這麼久
我突然間恍然大悟,難怪在日劇《電車男》裏,電車男對於這句話如此的重視,拖了一大半以上的劇情才順利對愛瑪士小姐說出口;也難怪《腐女攻略》裏的 女主角順子,聽到平多問出這句話後,迫不及待的交代了自己是「腐女」的秘密;更難怪《我Darling係外國人》裏的日本女孩左多里對於美國來的東尼深深 嘆氣,正因為約會了兩三次還沒有正式表白而無法確認關係。
為什麼會猶豫?因為害怕被拒絕,因為懷疑那不是真愛,因為可能有覑其他的候選人,其他的選擇。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害怕把表白的話說出口,總 喜歡用「暗示」,好像這樣失敗的話,可以兩手一攤,什麼責任都不用負。我們喜歡把簡單的愛情複雜化,預先假設許許多多的立場,試圖避開那些設想出來的風 險,卻又渴望享受愛情的果實,如果連一句表白都說不出口,那麼在未來怎樣能給彼此信心度過更多的風浪?
記得S.H.E的成名歌《戀人未滿》裏面有這樣一段,「再向前一點點,我就會點頭;再衝動一點點,我就不閃躲。不過三個字,別猶豫這麼久,只要你說出口,你就能擁有我。」正是離愛情只差一步的朋友的最佳心態寫照。
所以,請勇敢一點的問出,「你可以跟我交往嗎?」
文 曹祐謙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朱敬一:病梅與野樹 | STARSIRIUS | decaf, style
網路上有一則故事:有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有年跑去某大學教書,報到幾天之後,校長就請他幫忙:「我們學校有一位學生要補考物理學,請你當補考委員會的主席。」校長就把題目和學生的答案拿出來給他看。

題目是:假設有一個誤差無限小的氣壓計,請問要如何用該氣壓計量測A棟大樓的高度?結果學生的答案是:氣壓計是有誤差的,誤差無限小的氣壓計一定是稀世珍寶。校長綜理校務,他一定知道A棟大樓的高度。我就跟校長協議,如果告訴我這棟樓的高度,我就將這個稀世珍寶送給他;校長會被這稀世珍寶所誘惑,我就能得到正確答案了。結果老師給這位學生零分,但學生申訴,於是學校決定給他一次補考的機會。

這位補考官跟學生說:「我讓你補考,但是你要記住你的答案得符合物理學的原理,這是物理學的考試,不是『公共關係』課。」這學生在補考時間的前五分鐘內一直沒有提筆作答,補考官看不下去,告訴這位同學說不必勉強,……但學生說:「你別吵;我有一大堆答案,只是不知道要寫哪一個才好。」接著他就振筆疾書,寫下:要量這棟樓的高度,我會先用尺量氣壓計有多長,接下來順著樓梯上樓,爬樓梯的同時,用氣壓計一一量度,然後再用量度次數乘上氣壓計的長度,最後再加上零碼。用簡單的「度量衡」物理概念,我就可以算出這棟樓有多高。最後,補考官給了他七十分。

補考官心想:這傢伙在我二十五分鐘催他的時候,說他有一大堆答案,那是些什麼答案呢?於是補考官就把他叫過來問,學生說,他可以把氣壓計從樓上丟下去,丟的時候啟動碼錶開始計時,聽到碰的一聲落地時再按一下碼錶,然後再按照重力加速度的公式就可以算出這棟樓有多高。他可以在晴天以大樓影子與氣壓計影子的比,用等比三角形的公式算樓的高度。他可將氣壓計綁在繩端,將它在A棟樓內左右擺動,以計算擺錘長度的方式去計算樓高。補考官聽完之後就說:「但是你難道不知道我要你填的答案嗎?」學生回答說:「我當然知道,但是我就偏不要寫你們要我填的答案。」這位學生名叫Niels Bohr,後來也得了1975年諾貝爾獎,人稱量子力學之父。

2010年9月17日 星期五

Princeton University Grad School Orientation

Today is the Grad School Orientation.
There are a couple of tips to note:

"Success in Graduate School" by a number of people at Princeton University.  They are faculty members as well as senior graduate students.

1. Many people here will struggle at a point that they think they are not going to make it through the graduate school.  They got depressed, worried, etc.   Don't isolate yourself.  Don't just talk to those you have been talking with.  Try to meet new friends and then you will find that you are not the only one.  Build your social capital which will be your important resources throughout your career and life.

2. What really important is your RESEARCH.  The department imposes on you many requirements such as course work, exam etc.  There were people who almost failed their generals (i.e. qualifying exams) eventually were highly recognized because of their research achievements.

3. Ask yourself, what it means to you to be successful.

4. You don't have to do better than others.  All you need to do is to do well enough.  The schools had trained us so well to criticize.  Look around and talk to people.  Try to know what interests others, find and appreciate the good work they've done and learn the way they work.

5. Work smart.  Not just work hard.  Working 24 hours a day is not going to work.  Your brain needs rest in order to work efficiently and cleverly.

6. Set priority!  (This has been repeatedly mentioned throughout the day - therefore it has to be really really important!)  You will have tasks in categories A, B and C.  Find out the time in a day that you are most awake and efficient.  Work on your tasks A at that time.  And then you can go on to tasks B.  Tasks C would be those that can be forgone if necessary.

7. Time flies!  So do PLAN!  When you do something, ask yourself, is it the best use of my time?  Your efficiency falls when you get tired at the end of the day.  (sort of like point 6 though)  As an experience shared by a faculty member, she said she would satisfy herself in the morning by completing a certain task she has promised herself to do and then work on other tasks in the rest of the day.

8. You can't work if you feel depressed or feel having no friends.

9. Social capital (again).  Develop relationships with your fellow students/colleague/people who appeared in a conference you went to.  Do collaborate more with people. This forms a professional academic family.  When you later on go look for jobs, go to another university, you might see them again.

10. Advisors are to help you than to judge you.

11. Keep reminding yourself the purpose of attending grad school.

12. When you read papers, do criticize : is it too good to be true?

13. Think yourself as a professional, as a junior colleague and be contributive to your academic community.

14. "What do I like?" "What don't I like"  Think these today!  Don't think until it is time for you to graduate and to look for jobs. The graduate school is where you will discover yourself and and your potentials.

15. Ask all the stupid questions you need to ask.

16. Be open to new ideas even you have to get focused into a certain topic in an area.  Transformation is allowed.

17. Don't leave anything (task) incomplete.  Let's say you've put off a report for 3 months.  Then the report now has to be 3 months better than it should be 3 months earlier! (Ohhh this is so true)

18. Have a personal life outside the academic life.

19. 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 not necessarily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Try to make teaching beneficial to your research and vice versa.

20. Just make sure what you've done in teaching is all that is necessary for your students.  Don't let teaching be an escape from other more frustrating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exams and research.

21. get to know the graduate program administration in your department.  Make her/him your friend.  From her/him you will know a lot more about the culture of the department as well as many unwritten rules.

22.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graduate study would be your dissertation advisor.  Choose well!

23. "Eyes on the Prize".  Think a year or two ahead about what you want to be.

24. Don't lose momentum after the generals (qualifying).  Yea it is okay to relax for a week or two after the exam but if you continue relaxing throughout the summer or even till the Christmas, you've lost momentum and much precious time that could instead be spent on working on the next step e.g. deciding dissertation committee etc.

25. Learn how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multiple and a broad range of audiences.  By communicating with a more general public, you will be challenged by questions such as why you are doing this project, what your project is about...etc which are important to keep you on track.

26. Become involved in campus life and activities.  You may decide the portions say how much time you should spend on activities and on your research.  Pick 1 or 2 or 3 non-academic activities.  If you already have some, don't give them up!

27. When looking for jobs, have plans B and C after plan A.  Be flexible and have backup plans.  Just remind that there will only be one person getting the "X" job and that might not be you.

28.  Goal settings.  Both personal and career goals.  Evaluate how well you are doing now and how you will be doing.  Re-evaluate yourself every semester.  Make a timeline or chart about your progress: semester goals/yearly goals/3-to-5-year goals.

29. Keep a research journal to collect your research ideas and thoughts!

30. Be proactive in self-care: health and well-being.  This is very important.  Don't put it to your task C.  Make it a task B or A (cf. point 6)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http://fongyun.xanga.com/729982386/item/
很久之前,我就說對於那些只叫「正面、樂觀」的說法很不爽,覺得這根本是自欺欺人。在《科學人》也有文章指出「正向心理學」其實沒甚麼科學根據(雖然那些人也是心理學家……)。
本書同樣指出在研究中,一味叫人樂觀和夢想成功,其實沒有效果。叫人壓抑負面思想反而還令人想得更負面。作者提出了其他較有效的方法,例如﹕
培養感恩—想像如何達成目標的過程,而非達成目標之後的感覺
對重要的人寫信表達感情
做善事—花錢買經驗而非買東西
—多微笑
—別對自己的錯誤太在意,讓它影響之後的表現
—想讓人喜歡你,就請他幫忙
少講八卦閒話,尤其是別人的缺點—加點幽默
—禮尚往來
—把工作拆成細項,可免拖延
—為自己寫悼詞
—想節食的話,寫飲食日誌、在廚房掛一面鏡子
多為人祈禱 <----------(注意是對祈禱者有好處而不是得到別人祈禱者有好處)—不想憤怒持續的話,與其發洩不如找這壞事有甚麼正面影響
—聽古典音樂和開懷大笑也有助減輕壓力
—多面對植物,盆栽也好
—養動物,不養的話看動物節目也有益處
—想要創意的話,放鬆不一定有用,倒可以找其他事給自己忙
—仰臥著思考比較能激發創意
—想從身體語言看別人是否說謊,應留意思考徵兆而非焦慮緊張的徵兆,寫電郵又優於講電話
—讚美小朋友的「努力」而非「能力」
當然更詳細的原因和做法,就請自己看書啦。


另一個大家有很有興趣的話題,當然就是愛情和家庭關係啦。作者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觀察﹕
—女人玩欲擒故縱,其實不見得比隨和更吸引男人

—輕輕觸碰異性的上臂,可以增加異性答應要求的機會 (當然程度要掌握得好也不容易)
—留意自己是情慾型、友誼型或多情型戀愛者,同類一起的關係會比較長久一些
—約會時說問有創意的問題,適度地模仿對方
—男人想找長期伴侶的話,不要讓自己看來太完美
—女人見到有其他女人對你笑的話,會認為你較有魅力
—餓的男人會比較喜歡豐滿的女性
—約會一開始時不用太熱情,之後再加溫
—做些令大家心跳加速的事 <---(總於明白為何以前有女友要我陪她看恐怖片,因為我沒能耐令她心跳加速吧,偏偏恐怖片是我討厭的片種)
—可以討論一下大家都討厭的事,有同仇敵愾之效
—透露個人資訊可以增加親密感
—「積極聆聽」沒甚麼用,倒不如接受對方的一些建議,分享權力
—多點互相對望 <------(又一個自閉症的死穴)
—找機會做點新奇、合作性質的活動 <-----(難怪那麼多夫妻喜歡去旅行)
—要明白男人和女人對甚麼是「浪漫」的看法很不同
—多稱讚少批評,要批評的也請找些可以讚的地方
—多在身邊放些能勾起對另一半回憶的物件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要如何管理程式設計師

How to Manage Programmers
http://tuomaspelkonen.com/2010/03/how-to-manage-programmers/
我想作者自己本身是個程式設計師吧, 所以對於這件事有很深刻的體會, 他列出了一堆事情, 值得經理們注意
1. 記得一再反覆閱讀"Peopleware"
- 不要跟我說你不知道這本書

2. 不要把程式設計師視為二等公民
3. 不要認為每個程式設計師都相同
4. 不要試圖把你在商業上用的那套鬼扯, 加諸到程式設計師身上
5. 不要浪費他們的時間
- meeting, 或是太多無聊的company events

6. 不要增加他們工作的困難度
- 不要有太多官僚程序

7. 不要把他們視為excel試算表中的數字
8. 不要忽略他們的意見
9. 不要忽略他們的努力
10. 不要忽略他們的需求
11. 不要對他們說謊
12. 不要試圖用你有限的專業知識去愚弄他們

2010年3月22日 星期一

Analyst Programmer 入門小檔

Analyst Programmer 入門小檔

如果說程式編寫員(Programmer)負責砌磚,分析程式員(Analyst Programmer)的職責就相當於管工-負責管理指導,亦需要按照上方的要求協助下屬完成實際工作。

Analyst Programmer位於Programmer之上,System Analyst之下;三者組成Programming Team,專門負責設計和編寫程式。Programmer負責編寫程式,Analyst Programmer需要依照System Analyst的指令設計和分析系統,發展軟件功能,並對Programmer提供指導。System Analyst的角色屬於決策性,除了分析和設計系統外,還負責計劃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的工作。

Analyst Programmer必須有能力編寫程式,所以需要熟悉軟件發展工具,能夠將System Analyst或Project Manager的要求翻譯成電腦語言。

入職要求

人事資源顧問公司InfoTech Services (Hong Kong) Ltd的發言人譚國翹(Edwin Tam)指出,不同公司對Analyst Programmer的學歷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來說,隊伍或公司越大,對於Analyst Programmer的要求亦越高。如果隊伍超過二十人,公司人數超過二百,通常要求Analyst Programmer起碼要有電腦學位或高級文憑課程。但2000年前後市場對於Analyst Programmer的需求甚大,要求的學歷亦隨之降低。

技能方面亦視乎工作要求有所不同,能夠精通以下各種工具的話,找工作就暢通無阻:

網頁發展語言 - Java, ASP, HTML
電子商貿工具 - Websphere, Site Server
前端工具 - Oracle Forms, PowerBuilder, Visual Basic
伺服器語言 - C/C++, COBOL, RPG
數據庫 - Oracle, MS SQL Server
作業系統語言 - UNIX Script JCL

僱主聘用Analyst Programmer一般希望受聘者謹慎、思維清晰、有耐心、做事有系統、精於算術及勤奮努力,並且最少需要一年Programmer經驗,薪金由$12,000至$19,000不等。合約員工的薪金比起長期員工的薪金約高20-30%。

晉升歷程

Analyst Programmer可以按兩條路晉升,一般晉升過程:

Analyst Programmer --> Senior Analyst Programmer -->System Analyst -->

Senior System Analyst --> Project Manager --> IT Manager/Director -->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

若在電腦供應商、軟件公司、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工作,Analyst Programmer亦可以晉升,歷程也可以是:

Analyst Programmer --> Consultant -->Project Leader -->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CTO)

市場趨勢

Edwin表示近年來Analyst Programmer負責越來越多程式編寫工作,牽涉程式設計、分析的工作卻逐漸減少,職責越來越近似Programmer。現時市場要求Analyst Programmer除了對多種電腦語言/發展工具有認識以外,還要對幾種語言/發展工具.數據庫,平台有專門的認識。如果精通一些少人認識的發展工具 (如COBOL、RPG等),更有助提高身價。:)

(轉載招職雜誌第10期,2001年8月10/日,稱心稱職欄,題:Analyst Programmer入門小檔,文:Queenie)

The AIDA Marketing Model in Web Design

The AIDA Marketing Model in Web Design
A = Attention
I = Interest
D = Desire
A = Action
Bonus: S = Satisfaction

2010年3月6日 星期六

網路創業:你需要知道的事(一)

今 天在開會的時候,聊到對於網路創業的入門者來說,需要注意或知道的事情。結果在Refly那傢伙當年的筆記裡面找到一堆東西,就直接拿出來用了XD 以下是小小的重點整理:

一、你的「創意」根本就沒有價值

創意如 果就只是創意,那他根本就沒有價值。創意的價值在於你把他做出來之後,才成其價值。每個人都可以有創意,點子其實很好想,但重點在於實做他、推廣他、行銷 他。


二、網路創業賣的不是產品,是流程、是體驗
賣產品、賣服務 實際上都不是網路創業真正的核心價值。你要賣的是整體流程、是服務體驗,你的核心價值來自於哪裡?來自於整個商業流程的背後,來自於你整體給客戶的流程、 客戶從你這裡得到的體驗,這才是網路創業的核心價值。

三、有人抄襲就是你的成功
東西 好,才會有人抄襲;所以有人抄襲,就是成功;沒人抄你,你就要開始找自己哪裡有問題了。那被人抄了怎麼辦?身為原創者,你本來就應該有比別人更好的點子, 所以基本上不用考慮被抄襲這件事情。

四、網站群
一個網站單打獨鬥,一定比一群網站一起 奮鬥來得差。在你的主要產品出爐之後,最好做一兩個相關性質的姊妹站一起奮鬥,利用網站群讓自己的主要產品茁壯。

五、 只有感覺是不行的
除了創意之外,你還要考慮可行性。不是說你覺得某個創意一定會賺錢,他就會賺錢,你得確定在某個領域當中真的缺少 了某個非常關鍵的部分,接著努力去做才會成功。

六、實際評估
要認真的評估自己的產品或 創業計畫,使用任何制式化的工具來評估都可以,總之跟上一段一樣,不能只用感覺的。並且記得要設定停損點,並且常常檢視並修改這個停損點。

七、 中止
有的時候,真的就是會有這種時候,所以做好計畫中止的打算,無論是拿不到資金、拉不到人潮,這些都有可能是你中止計畫的理由, 只要做好評估跟事後分析,都能為後者之師。
對了,不要忘記那些定期支出(固定成本),我們就是被這個東西害到過XXD

八、 社群
就算東西還沒做出來,要是能先把社群經營起來,那最起碼在產品出爐的時候,會有第一群白老鼠幫你推廣(笑)

九、 計畫
把每個過程需要的資源、時間、里程碑都寫出來,有時候你會在計畫階段就發現計畫根本不可行,然後就可以省下不少錢了XD

十、 蜜月期
等到產品出爐之後,通常會有一段蜜月期,但在蜜月期之後也會有一段不短的停滯期,要小心的就是停滯期,因為這東西會讓你心灰 意冷

ref: 網 路創業:你需要知道的事(一)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吃你自己的狗食、工程師當自強

吃你自己的狗食、工程師當自強
最近花了許多時間與朋友、同事、老闆們溝通快速實作大於詳細規劃的概念,也著手在做一些東西,分享出來希望能夠跟大家一起討論。

吃你自己的狗食
前陣子在公司一直講這句話,因為我看了這篇 vgod 大的文章很有感覺:「追求神乎其技的程式設計之道(十)」,裡面有句話就叫「Eat Our Own Dog Food」: 一家公司應該要在內部用自己的產品解決自身的問題,才能發現真正的問題,並且說服人這東西真的很實用。Google 是奉行「吃狗食」原則的典型公司。

這段話讓我檢討思考許久,當公司在發想階段時,我曾提議過我們應該跟 Google 一樣,先在公司實作工具並給員工使用,當內部同仁喜歡後、推出為產品時的認同度才會高。但是三四個月下來雖說我們做了不少打地基的事,但是並沒有用我們的主軸概念去做出任何小工具、讓員工使用。而沒這樣做的主因,就是身為工程師的我們缺少積極性、還是用過去在前公司的思維:等待著 Marketing、Product Manager 把市場搞清楚、再等 Production 把產品的規格寫詳細才會接手去做。

一些質疑的聲音不斷地在我腦海中盤旋,這樣的流程用在創新概念的新公司合適嗎?從知名的 Google、Facebook、Yahoo!、Microsoft 到台灣的成功新創網站,像是無名小站、痞客邦、地圖日記... 哪一個不是從兩三個工程師徒手做起?若這些網站一開始就導入完整的企劃與流程,而不是先把一個簡陋的東西弄出來給自己與朋友使用,它們會不會像今日這麼成功呢?
工程師當自強

有兩個非工程師的朋友講了讓我印象很深刻的話:

    * 「工程師在台灣的密度超高,隨便車禍裡五個都有三個是工程師,工程師若想走人,再找就有了。」
    * 「沒見過有想法的工程師,我不能了解他們在不滿什麼。」

我沒有辦法反駁他們,默默承受、不善表達、私底下抱怨、溝通不易、不懂生活的確是台灣工程師常見的面向。

而前陣子 Facebook 對我的履歷很有興趣連絡上我,我有問他們一個問題:「你們大可找全世界最頂尖聰明的哈佛校友,為什麼找上一個英文講的不是很好、還要煩惱簽證的外國人呢?」,原來他們除了 Yahoo! 的經驗、好的前端工程師難找外、還被我過去做的 Hacks 與傳教士的經歷吸引:Your background is very impressive and I surmise that you are continuing to do some interesting things.。的確我跟大多數工程師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我常不務正業,寫部落格、在外講課、用自己有限的技術做一些好玩但不一定有用的 Hacks。我花了很多時間在表達我的想法上,而且從中得到了許多甜頭,未來也將如此。而台灣有沒有這些懂得思考的優秀工程師呢?其實相當多,但是他們大多自行創業或者把時間投注在社群中,傳統公司的框架與流程並沒有辦法讓他們發揮身手。

之前就對 Google 的產品生產方式有所耳聞:他們是一家工程師導向的公司,身為一個工程師,你必須在公司內部對所有人講述你的靈感、提案以及實作的產品。讓其他人決定你的提案是否可以繼續或者中止。若可繼續,身為工程師的你就是 Project Lead、可以去選擇你的 Team Member。而另一家公司 Facebook 則有一個定期的 Hackathon,他們幾個重要且成功的產品像是 Video 與 Language 介面便是經由這樣的過程激盪出來的:「Some of the best product we've ever ships, arouse from a single night effort」,而 Facebook 並沒有活動辦完就把得獎作品丟一旁,而是把公司資源全力投入,把東西給做出來。所以這類公司在找工程師時,技術變得只是基本門檻,創新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實作能力才是取決的要點。而工程師在這些公司的重要性與被賦予的使命也完全顛倒:以工程師實作為基礎、做出作品內部覺得好用時、再由 Marketing、PM、PD 調整來發光發熱。

工程師與其他角色最大的不同就是技術能力,在討論靈感時,如何實作的大致技術與困難點通常可隱約地浮現在腦海中。好的工程師與普通的工程師差別就在實作能力、加上產品力與實作的話,能創造的東西跟主導權將會完全不一樣。如果甘心產品流程永遠都是從上而下,工程師永遠都只是會技術的工人,沒有權力對設計圖加入自己的夢想,只能用一流的技術去蓋房子,但很現實地,當一流技術的產品銷售的很成功時,名利雙收的絕對是建築師而非工人。因為發揮想法的人並不是你。

你,甘於現況嗎?還是想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成為會做工的建築師呢?
狗食計畫

在前公司時,工程師們最常抱怨的問題就是自己發揮創意所做的 Hack、公司沒有辦法投入資源去實作。跟 Google 與 Facebook 比較起來,前公司的制度的確是有缺陷的,大多數非工程師的人並不會把這些 Hack 當成一回事(太粗糙、沒資源、有資安顧慮),而且也沒有一個架構讓工程師的作品在內部被廣泛使用。

但很棒的是,我現在所在的新公司並沒有這些包袱,而且開明的老闆願意給我們空間去做由工程師發想的東西。雖然流程架構與角色與前公司如出一轍,但我們還保有改善舊有流程的可能性。所以我就宣布了一個「狗食計畫」,遊戲規則是初期成員只能有自願的工程師來發想與規劃產品,老闆不能要求我們做他想要的功能(因為是我們自己的時間),實作出來的東西強迫每個 Team Member 都用(到時候我們產品會強暴使用者,現在是工程師強暴 Team Member XD),之後則歡迎其他角色加入一同把產品發光發亮。

而這禮拜我跟另外一位工程師做得不亦樂乎,加班都很樂意,這自願且熱血的感覺甚至比 Hack Day 還強。目標就是用我們產品的主要架構去做出一些內部實用的小工具,像是員工通訊錄(不要小看它,其實作起來還蠻邪惡的 XD)。在過程中,我們也有很多發想,甚至想把過去的一些想法與創業夢給實作進去。另外就是看到了在許多還沒想到與規劃到的細節、甚至我還想跳脫既有的設計,把我的覺得比較好的作法給先實做出來。

依照自己的想法而非規格書來做產品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我不是要把產品導向改變為工程師導向,但如果公司內部可以保有這樣 10% ~ 20% 的機制是像 Google 或 Facebook 的的時候,才能不斷正向地激發工程師的熱情:對手上在做的產品感到熱情,覺得自己的才能被徹底發揮。

希望身為老闆的讀者們也可以了解這樣的想法,Keep Your Talented Engineers。
相關連結

    * Eating one's own dog food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買notebook考慮要點

1. 錢: 加錢就可以部機快d, 或者輕d
2. 用途: 打機同MSN差好遠....
3. 效能: 不要 Atom, PentiumDualCore都麻麻la(基本上還可以), Core2基本上都幾夠, 當然唔同型號有快有慢
4. 打機: 要張 non-Intel Display Card 就會好不少, 同時個Mon唔好太細la
5. 重量: 如果長放響宿, 2.5kg都唔多有所謂, 但無宿又要日日帶notebook來來回回的話就一定不要超過2kg, 當然最好愈輕愈好
6. 電池: 如果plan左帶電腦上堂就電池起碼可支持4hrs, 因為sci cen LT 的一個電制位, x200s加9-cell電可以用8-9hrs, 超爽
7. 反不反光Mon: 個人討厭反光Mon, 基本上thinkpad仲係不反光mon, ideapad就係反光mon
8. netbook: 極不建議作為主力機(or第一部notebook), 平, 輕, 但好慢, 大約係三至四年電腦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