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25個創業者失敗案例的啟示:創業大敗局

Y-Combinator創始人、著名天使投資人Paul Graham投資了80多家創業公司、堪稱互聯網創業領域的教父級人物,經常被人問到“哪些錯誤會導致創業失敗”。 Paul Graham嘗試開出了一張“創業失敗的18個錯誤”的不完全清單,希望幫助創業者察覺到自己正在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最近,一篇文章《25則“驗屍報告”—創業失敗者啟示錄》(http://news.csdn.net/a/20101018 /280604.html)也受到關注,作者的出發點與Paul Graham類似,雖然成功不可以復制,失敗卻可以盡量避免。
有趣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創業者們並不同意這個看法。 YouCastr創始人說他讀過Paul Graham的幾乎每一篇文章,但不親身經歷一遍是很難體會其中的道理。他創業失敗後在的經驗總結中寫道,希望自己的特定經歷與個人體驗能成為Paul Graham創業文章的一個註腳、一個背景詮釋。 IonLab創始人則更是誇張,建議創業者們停止閱讀一切創業指導文章或圖書,因為每一個小時的閱讀,至少需要創業者此前有三個小時以上的實際經驗才能理解其中內容,又至少再需要三個小時的實踐運用才能吸收。即使這樣,也很難把這些經驗教訓“內化(internalize)”。 IonLab創始人說,他讀Paul Graham文章時一直想,這些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輪到自己創業一定能做得更好。當他創業失敗,重讀Paul Graham時,卻發現說的就是自己,驚出一身冷汗。
從某種意義上說,導致創業失敗的本質錯誤只有一個——沒人需要你做的東西。如果你在做的東西是用戶需要的,那麼你至少能夠生存下去,其它的問題都可以逐一解決。但如果不符合用戶需求,那就死定了。
25則創業者失敗教訓總結,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個人有創業衝動,正好想到了一個自以為絕妙的點子,或看到了一個自認為很大的機會,就不管不顧地投入進去,而沒有進行客戶需求的確認。
eHarmony for jobs創始人想到了一個自動匹配求職者與用人企業的點子,僅僅諮詢了身邊朋友,得到認可後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創業。在這個過程中才認識到,“他們(指自己的朋友)只代表了不需要付費的求職者,而最重要的需要付費的企業客戶卻沒有去調研”。甚至在深入HR行業一段時間後,才知道這是一個過去幾年被無數人想到、嘗試並驗證失敗的模式。
BricaBox創始人最終認識到自己要解決的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而不是“商業問題”。技術人員創業,“自撓其背而止癢”當然沒錯,但最好是有“一個更具通用性的可推而廣之的解決方案”。他總結道,解決技術問題,更應該是發起一個開源項目,而不是創辦一家公司。
Xmarks代表著典型的技術人員創業。 Mozilla基金會主席,自己卻用Safari並非Firefox,因為需要在5台不同電腦上工作,而當時Firefox沒有書籤同步功能,就開發了Xmarks。他們當時的想法是,用戶收藏網頁相當於一次投票,可以做出一個更好、更智能的搜索引擎。請了可用性專家和用戶測試,才發現“人們搜索是想找到特定問題的答案,而不是得到某個主題領域內的一組權威鏈接”,並“驚訝”地發現“做搜索測試時,人們在電腦前坐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搜索自己的姓名”。
YouCastr創始人的總結更是沉痛,“我們並不愛自己做的事。我們做這個只是因為我們想創業,想到了這個點子覺得不錯。我們不是我們產品的核心用戶。雖然我們很努力工作,但我們無法理解什麼是最佳的產品決策。”“創業基本前提從一開始就錯了,我們既沒有調查視頻內容提供方,也不了解觀眾。”而認識到這點,創業團隊用了三年時間,其中整整兩年,5個創始人都沒有領工資。
最近流行的“Lean Startup(精益創業)”,其精髓是“Customer Validation(客戶需求確認)”,即用最低成本、儘早獲取客戶需求的確認。推薦的方法都很有意思,如做一個假的網頁,投放Adwords關鍵詞廣告,通過點擊數據分析來判斷用戶是否真的需要你準備投入創業的這個產品;又如可以先不做產品,製作一段演示視頻,扔到網上傳播看用戶如何反饋。
創業大敗局給我們的啟示,借用Paul Graham的話,那就是“理解你的用戶”。
作者簡介:高巍,安卓愛普公司創始人。原搜狐媒體產品中心經理。關注移動互聯網、互聯網產品管理。
(本文來自《程序員》雜誌10年11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