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香港迷失10 年黃金5 年不容再失」 林奮強:創富比均富重要

「2003 年SARS 最低迷的時期,失業率8%,通縮6%,市民也沒有『均富』的呼聲,也沒有人高喊『仇富』, 為何這幾年大家反而常說『仇富』?」在前瑞銀證券(亞洲)董事總經理、「香港黃金50」創辦人林奮強眼中, 「創富」遠比「均富」重要,他認為只要餅做大了,經濟搞好了,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了,市民就一定會受惠, 「次序一定會是這樣」。

在兩小時的訪問中,他不下10 多次表明香港已迷失了10 年,「輸得好慘」,認為下屆特首必須正視現實,坐言起行,不容再錯失「黃金5 年」,否則香港將被歷史淘汰。明報記者黃俊鋒陳錦強

「均分無意義不如做大個餅」

林奮強認為,現時社會內耗太多,經常談論如何均富,社會更出現仇富情緒,但在他眼中,本港過去10 年恍如一池死水,整體經濟增長緩慢,因此討論均富全沒意義,「個餅10 年都無大過,分來有什麼意思?倒不如做大一些個餅還好」。他指出,2003 年SARS 來襲,當時香港失業率8%,通縮6%,較目前美國、希臘等情况更差,但那時沒有人提出均富或仇富,反而目前社會爭議不斷;因此,他認為,下屆政府首要事務是盡快凝聚社會共識,確立本港由金融城市發展成為國際大都會的方向。

他闡釋,本港已被競爭對手比下去,過去10 年人均GDP只有25%增長,平均每年只增長約2%;較新加坡同期87%、倫敦53%及紐約38%,均大幅落後。若集中比較新加坡,本港由1990 至2003 年每年人均GDP 均較新加坡高,但新加坡自2004 年趕過香港,去年人均GDP 達35 萬元,拋離香港39%, 「這些數字反映本港過去10 年,表現非常差劣,輸得非常徹底」。

「香港過去10 年完全迷失,但港人不知迷失10 年,輸得好慘!」他認為下屆特首需要正視現實,承認本港過去10 年表現差劣,並已被新加坡超越,若再停滯不前,將被歷史淘汰。

「不正視失敗現實香港將被歷史淘汰」

不過,他指出,2010 至2014 年會是「黃金5 年」,本港將迎來千載難逢的一段高增長期,預測今年名義經濟增長可高達12.1%,未來5 年平均亦達8%,若能把握機會,本港可望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全球第三大國際都會,甚至可迎來「黃金50 年」,關鍵在於下屆特首是否懂得凝聚社會共識, 「將餅做大」,落實興建更多硬件設施,並維持佔本港GDP 比重達93%的服務業的水準, 「即使迷失10年,本港仍具備成為國際大都會的天賦,但政府需要坐言起行」。

「落實發展天賦黃金50 年可期」

他認為,本港要成為國際都會,單靠現時硬件設施並不足夠,因為現時本港寫字樓、商舖、住宅、酒店等,均面臨供應緊張問題,導致社會求過於供,造成通脹, 「現時本港有一半的通脹都是來自租金,舉例說,過去1 年住宅租金上升5 至8% , 商舖租金上升20% , 酒店更上升40%」。

除硬件設施外,本港公共設施亦嚴重落後於需求,例如公營醫院已不敷應求, 「過去10 年本港無興建醫院,而對上10 年就有8 間。」他認為,下屆政府需要加快興建硬件設施,容納及吸引所有的機遇落戶本港, 「將餅做大」;若下屆政府不正視問題,不但通脹將會持續,而且機遇將流失至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區,降低本港競爭力。

「司法獨立地理優勢香港仍具起飛潛能」

林奮強指出,雖然本港迷失10 年,但本港仍有健全及獨立的司法體制,確保營商自由,並具備先天地理優勢,被亞洲各大經濟體包圍,本港4 小時飛機航程能抵達的地區,名義生產總值達14 萬億美元,是新加坡的7 倍,與倫敦相若;而且本港治安,甚至是食肆質素,均媲美倫敦及紐約,例如本港今年獲米芝蓮評級的餐廳達48 間,較倫敦及紐約多,而本港的服務水準亦達世界之最;這些優勢可令本港重新起飛,關鍵在於下屆特首有沒有魄力迎接,若只是議而不決,就等於現時的熱話一句: 「This city isdying」, 「香港過去10 年衰得好緊要,但潛能依然強大,仍有機會躍身成為國際大都會,但下屆政府需要急起直追,避免再重蹈覆轍」。

林奮強說,對兩名熱門特首候選人唐英年及梁振英沒有特別觀感,但期望無論何人當選,都要坐言起行,避免本港淪為第二個東京,發展停滯不前。

市民對來屆特首有任何企盼或進言,歡迎電郵至:

inews@mingpao.com

林奮強眼中四大急需解決問題

1加快興建硬件

現時本港的硬件設施,包括商舖、寫字樓、酒店等,已面臨供應緊張,下屆政府有必要加快興建「世界級硬件」

林奮強認為,本港過去10 年已徹底落後大勢,無論政府或社會都需要正視這個事實,並須知恥近乎勇,凝聚社會共識,將本港發展成國際大都會。他指出,現時本港的硬件設施,包括商舖、寫字樓、酒店等,已面臨供應緊張,下屆政府有必要加快興建「世界級硬件」,除發展東九龍外,可同時將機場東北部一幅長期閒置的大型土地,發展成為「環球薈」,興建酒店、商場以至醫院,一方面可解供應不足之急,另一方面可滿足旅客一站式服務的需求。

他又建議可利用西九文化區的地下空間,構建一個超過100 萬平方呎的大型商場,當廣深港高鐵2015 年通車後,就可應付廣州、深圳居民的消費需求。他又建議政府可重啟油塘填海研究,增加本港土地儲備。

2檢視人口政策

政府一方面需要在教育投放大量資源,即使人少了,都可用教育推高人均生產力;另一方面,本港需輸入更多專才補充勞動人口,他期望內地能放寬人才來港限制

林奮強認為,人才匯聚是國際大都會的關鍵因素,但本港新移民卻以低學歷為主,因此下屆政府有需要重新檢視人口政策。

他指出,目前本港有375 萬勞動人口,但未來10年將有30 多萬人退出勞動人口,政府一方面需要在教育投放大量資源,即使人少了,都可用教育推高人均生產力;另一方面,本港需輸入更多專才補充勞動人口,他期望內地能放寬人才來港限制。

他以新加坡為例,當地過去10 年輸入50 萬人才,令期內人均GDP 增長達87%,本港輸入的卻是低學歷新移民為主,期內本港增長僅25%,令兩地差距因此進一步拉大。他說,要改善情况,下屆政府應針對現時70 多萬低學歷新移民,撥出資源培訓他們,不能像現屆政府「由得他們窮」。

林奮強指出,以國際都會標準而言,本港教育水平並不夠,現時本港人口具中七學歷以上的只有25%,較新加坡的50%低,因此能夠擁有目前成就已殊不容易。本港的旅遊業及服務業會是經濟的重要命脈,其中服務業佔GDP 比重高達93%,相對上海62%、內地43%、新加坡72%,仍高出一段距離;但隨着本港勞動人口將減少30 多萬,本港有需要加強教育,推高人均生產力,否則人力質素每况愈下,國際大都會的美名就會受影響。

3爭取內地配合

內地亦需要有共識,意識到香港不止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更要成為中國的國際大都會

林奮強認為,除了本港自身要凝聚共識加快發展外,內地亦需要有共識,意識到香港不止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更要成為中國的國際大都會。

他指出,本港擁有可成為國際大都會的天賦條件,幾乎可與倫敦看齊,因此內地需要明白,要做到一個國際大都會,不單是有法例或地方面積大就可做到,而是要有國際信譽,有可信賴的獨立司法體制和法治,目前內地希望發展成為國際都會的城市,包括大連、上海、北京及深圳,都沒有這種條件,唯獨本港卻有潛力繼續發展,因此期望中央能集中資源配合。

4拓闊保育觀念

不能因為要顧及上一代的集體回憶,對所有發展都縛手縛腳,否則本港未來會沒有足夠的硬件設施

林奮強認為,本港對保育及環保的概念應要看得較闊一點,不能因為要顧及上一代的集體回憶,對所有發展都縛手縛腳,否則本港未來會沒有足夠的硬件設施, 「舉例說,現時不少小孩,就是在IFC 樓下的港鐵站, 乘坐港鐵到迪士尼,不少一家大小每年都會到IFC 看煙花,這些都是下一代的回憶,若現在要興建第二座IFC,一定會遇上很大阻力,因此我不會因為期望長大後能夠看到兒時的建築物,而減少下一代有其集體回憶的機會」。

林奮強

年齡:51 歲

學歷:畢業於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經濟系

主要職位及社會服務:

?1997 年加入瑞士銀行附屬瑞銀亞洲證券(亞洲),並曾連續超過10 年在專業基金經理評選中獲最佳分析員獎

?1998 年亞洲金融風暴時任中央政策組兼任非全職顧問

?2006 年任瑞銀資產管理(香港)董事總經理

? 「香港黃金50」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