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山寨機醞釀復活 聯發科這回難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46967&p=1

六月一日,廣東省深圳市,囊括全球手機晶片四五%市場的通訊霸主高通(Qualcomm),舉辦第二屆中國合作夥伴峰會,四百多家手機業者齊聚一堂。中國聯通、聯想、龍旗與眾多中國白牌手機業者到齊,聲勢之大,似乎有意給一星期後,將舉行客戶大會的聯發科下馬威。

有趣的是,中國最大網路搜尋引擎百度,赫然在其中。

「手機強迫症」上身
臉書挖角蘋果,加入戰局

原來,五月中,百度宣布委由長虹開發硬體、富士康代工,正式從軟體跨硬體,加入「千元智能機」(售價人民幣一千元的智慧型手機,低於新台幣五千元)的激烈戰局。而在高通大會的三天前,也傳出全球社交網站霸主臉書(Facebook)挖角蘋果(Apple)工程師,計畫明年推出自有智慧型手機。

百度與臉書並非特例。四月,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盛傳將推出自有品牌手機;高通大會期間,中國入口網站網易也暗示將跨足手機。去年以來,中國網路公司更是一窩蜂搶進手機市場,阿里巴巴、奇虎三六○、盛大、騰訊等;就連去年底在中國引發搶購的「小米機」,主導者小米科技執行長雷軍,也是金山軟件董事長;頓時網路公司猶如「手機強迫症」上身,誰都不願缺席。

然而,今年智慧型手機快速跌價,去年底發表的千元智能機,現在就打了七折,怎麼看都不是穩賺生意,網路公司卻爭相搶進,原來,他們要的是「發言權」。

「這(手機)是現在最火拚的地方啦!現在大家訪問網站,不是用PC(個人電腦),而是用手機,你同意吧?」聯發科前財務長、現任小米科技財務長喻銘鐸解釋,「那這就有差別啦!假設有一款熱銷手機,它(先)內建誰的網站,是不是對那個網站有很大的影響?就好像以前做功能機的時候,大家都跑來求MTK(聯發科)啊!說你的量這麼大,可不可以幫我預載啊?你賣五億支,幫我預載、就五億個客戶了。」

各家爭搶發言權
內建自家網站,緊抓用戶

「大家要搶的,是手機裡面的發言權,」喻銘鐸認為。這也是全球趨勢,所以這就是為什麼Google賠錢也要做Android平台。

這是商機,全球已有近十億人口透過手機上網,而中國,又是智慧型手機最大的市場。

「他們(網路公司)希望你離開家裡、辦公室的電腦後,還能繼續用他們的網站,」高通全球資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王翔說,「阿里巴巴買下天宇(中國手機大廠),是想用這個平台,嘗試把它的服務像是淘寶網加在上面,不一定是想賣硬件(手機)。」

這也是不得不為的競爭。人們正處於智慧型手機使用習慣的建立過程,若手機先內建同質性的網站如購物、入口等,消費者很可能就直接用手機內建的,而拋棄在PC時代的喜好網站,這都是網路業者必須提防的威脅。

外在環境的成熟,也鼓勵了這些網站廠商。

例如去年底熱賣的小米機,直接是透過網路銷售,省下通路成本,這正是網路公司擅長的領域。

高通更是助長了這一波風潮,去年底推出高通參考設計(QRD),幫客戶完成了大部分的手機設計開發與測試,讓硬體門外漢的網路公司,也能夠進軍手機領域。王翔說,近半年裡,已經有十七家QRD客戶發表了二十八款新手機,今年還將有超過一百款新品上市。高通在這個新部門的人員編制,短短六個月內也增加了一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網路公司推出的智慧型手機,售價都低於人民幣一千五百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元)。這「肯定會造成競爭更激烈、售價更低,好處就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從2G轉到3G,」王翔認為。

白牌手機戰再起
聯發科轉向,恐難搶商機

深圳大型白牌手機廠輝燁董事長翁偉民則預估,年底該公司智慧型手機將跌破人民幣四百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元),但隨之而來的龐大市場需求,將讓沉寂已久的白牌手機業者再起。目前,高通顯然比聯發科吃到更多商機,因為聯發科今年把資源都放到占市場八成的運營商與大品牌廠,反而忽略占全球市場兩成的白牌手機市場,而讓高通在此搶得先機。

至於業界如何看待這群「手機新兵」?創新工廠執行長李開復在網上評論,網路公司與手機的企業基因不同,絕大多數網路品牌做手機,「不但不能加分,還要扣分,」因為手機是不賺錢、又得花大錢的投資。

但網站公司也有話要說,百度移動雲事業部系統研發副總監惠天舒說,「低價不等於低(品)質。」而且,軟體業最後是要靠服務賺錢,重點並不在硬體。

然而,一位手機業者的評論頗中肯,「大家不會因為你是百度,就去買你的手機,最後還是要看品質。」網路公司忙著把自己的服務內建到手機之前,還是須先審視產品是不是真的夠好用、夠便宜,才能真正吸引消費者青睞。

Why Do Startups Fail?

打造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每个创业者的目标,但是在12家新创企业里,往往只有1家能获得成功。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创业公司都会失败呢?我们来看看创业公司Genome针对3200多家高成长科技企业所做的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很有趣的发现: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最终得出任何一个企业成功的两大核心:好的产品和该产品拥有巨大的市场。 换句话说,任何一个创业企业都可以规模化,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在以下5个方面保持平衡:客户、产品、团队、商业模式以及资金。而在所有失败的创业公司中,起着主导因素的是过早规模化。

一家企业的成长历程(生命周期)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发现(Discovery):这个阶段主要是确认自己是否在解决一个真正有意义的问题
验证(Validation):验证人们是否对你所打造的产品感兴趣
效率(Efficiency):改进商业模式、提升获取客户的效率
规模化(Scale):快速成长
保持与再创新:当规模化到一定阶段后,公司需要保持下去,同时通过不断的再创新继续这个循环
那些过早规模化的企业被归类为矛盾型(Inconsistent),其平均的筹集资金在110万美元左右;而在适当时期(正确时机)规模化的企业,我们将其归类为一致型(Consistent),其平均的筹集资金在340万美元。

这两大类型的创业公司在团队、资金、客户获取、用户增长等方面都拥有很大差异:

团队:实现规模化前,矛盾型创业公司的团队人数比一致型创业公司多50%;但是规模化后往往比后者少50%
资金:矛盾型创业公司在效率阶段所融资金往往是后者的3倍,但是在规模化阶段却比后者少了18倍
用户获取:过早规模化的新创企业中,有超过45%的创业公司用在获取用户的费用每个月都超过了15000美元,而一致型创业公司几乎都少于这个数目
用户增长:矛盾型创业公司的用户数在发现阶段是后者的10到12倍,在验证阶段也比后者高出1到1.5倍;但是在效率阶段,则比一致型创业公司低7到8倍,而规模化阶段则低了16到26倍。两者的爆发期显然不一样
在发现阶段,两种类型的创业公司的关注点也有着很大区别:77%的矛盾类创业公司在这个阶段将超过一半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发展上,而45%的一致型创业公司将精力集中于客户发展

http://www.36kr.com/p/118875.html
http://processanditeration.tumblr.com/post/20069397062/why-do-startups-fail-an-analysis-of-3-200-high-growth

洪文正:移動應用程式帶出無限創意

近年,各大小廠商都不斷推出各式各樣的移動裝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經過不斷的改良,並加入更多創新構思,配置更新更高效能的硬件,現時這些智能裝置已經成為不少人的必需品。

隨著更多手提智能裝置的推出,移動應用程式的重要性不斷提高,除了傳統網站外,很多公司都趨向開發不同種類的移動應用程式為客戶提供服務。由 於香港擁有優質的移動網絡及高覆蓋率,加上價格亦漸為大眾所能負擔得起,大部分用戶使用各種移動裝置的時間已經比使用一般個人電腦的還要多,使移動應用程 式對香港人的需求不斷提升。

應用範疇廣泛

其實移動應用程式的應用範疇可以很廣泛,各行各業都有需要針對業務發展,開發相關應用程式,只需要運用一下想像力,必定能夠以此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以下為大家分享的是一些移動應用程式應用在不同行業上的例子。

首先,在航空業上,大家常用的主要都是各航空公司推出的應用程式,為大家提供航班資訊或航空公司資料等,而有部分亦提供航班預訂及預辦登機等 服務。但是有否想過有些應用程式是專為在航班上的乘客而設的呢?以筆者的經驗為例,每當需要乘坐飛機外出公幹時,都總會有一段長時間與外界隔絕,當遇著長 途機時,更可能有十多小時跟外間失去聯絡,可知道一個重要的商務決策對一間公司是何其重要啊!有見及此,已經有部分航空公司開始在航班上為乘客提供Wi- Fi服務,使你在飛行途中都可與外界保持聯絡。由於有空中Wi-Fi的出現,我亦與一些公司討論過,都認為可以結合雲端技術與移動應用程式,為機上的乘客 帶來更多方便,將雲內雲 (Cloud in the Cloud) 的概念帶到航空業中。

例如,在飛機上透過手機登入聊天室,透過飛機座位表,即可使用自家的手提裝置在飛機上與同一航班的其他乘客進行聊天。其實某些航空公司都已經 可以在自家的控制板內提供類似功能,但缺乏移動性。此舉可以為乘客增加商務機會並能夠認識更多朋友。另外,程式更可記錄乘客所到過的地方及飛機現時所在的 位置,並即時分享到各社交網絡,令這類資訊平民化,藉此可以與地面溝通,更方便預定接機時間。

另外,移動應用程式亦有助於語言學習方面,在手提智能裝置的幫助下,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學習不同國家的語言。透過音訊聽取真人讀音, 再利用錄音功能將自己的發音記下並作出比較,甚至可以利用AI人工智能分析並為其錄音評分,加強學習效率。透過移動應用程式可以使語言學習變得更方便、更 互動,特別是學習普通話可算是近期的大熱。

此外,移動應用程式亦可以應用到所有博物館上。以往,為方便遊客參觀博物館時能夠更清晰了解館內的內容,都會提供各種語言的講解機器的租用服 務。但是在各手提智能裝置漸趨普遍的情況下,各博物館都可以考慮以移動應用程式取代講解機器,這樣可配合愈來愈普遍的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構想,可以把資訊更方便地傳到用戶手中,又可減低博物館處理機器的成本。參觀者更可在參觀前預先了解相關資料,把握時間在參觀時透過即時講 解有更深入的了解,加上影像及視訊的幫助加深用家的印象。此功能亦有助於加強參觀者在參觀過後的體驗,一來可回顧相關資料,亦可以利用社交網絡向親朋戚友 分享經驗。

其實移動應用程式的出現,可以將很多傳統工業以另一種形式展現出來,為新一代用戶帶來更多的方便,當中包括各種傳統中國人的智慧,例如:結婚 習俗、中國醫學、姓名學等。以結婚習俗的應用程式為例,可以為新一代提供更多有關傳統婚嫁的習俗,包括各種儀式的次序、儀式詳情等,更可以為各新人提供慳 錢攻略。可以為新一代提供傳統的婚嫁習俗,讓其得以保留。而筆者都創作了一個名為病咗鳥的App,有別於以往較為困難的尋找醫院方式,特意加入了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的功能,利用鏡頭透過實境找出政府醫院的位置,並提供相關資料。

未來發展層出不窮

筆者認為未來的發展方向都將會是圍繞Web3.0的概念,並加入到移動應用程式中。個人電腦開始逐步淡出,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各類型的移動裝 置。而各種移動設備中都不斷加入更新更快的硬件,包括不同類型的感應器,如GPS、二維碼掃描器(2D Barcode Scanner)、近距離無線通訊(NFC)等,取得相關資料後,用戶更可以透過互聯網,加上社交網絡上的個人資訊、個人網站瀏覽紀錄等可代表個人喜好及 需求,運用人工智能的分析獲取到最合適、最貼心的資訊。

除了現有的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外,將來更可能出現不同形態的硬件,再利用更具創意的應用程式,進一步將移動智能裝置隔入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 就如早前有報道指,Google將於年內推出智能眼鏡,並將會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眼鏡的鏡片將會成為裝置小型屏幕,並且具有鏡頭,可連接3G或 4G網絡,如智能手機般隨時隨地瀏覽即時資訊,在鏡片上顯示。此外,眼鏡更內置活動感應器及相機,用家可以透過擺動頭部來操控系統,同時亦可拍下眼前景 物,更可以利用擴增實景功能,將用戶身處位置和方向等資訊,配合應用程式來展示所在地的相關資訊。

大家有否印象,這種概念其實在多年前的漫畫龍珠的劇情中都曾經出現過,作用是檢測附近的資訊及作戰對手的實力,這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呢!時至 今日,這個構思不再是幻想,帶有相似功能的Google眼鏡即將推出,將當年大多數人都認為只能在卡通漫畫中出現的技術帶到現實生活中。此舉亦證明只要有 夢想,有創意,凡事都有機會實現。

電腦設備的體積愈出愈細,產品價格亦不斷下調,在以上種種的因素的配合下,可穿戴式電腦(Wearable Computing)可望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大家帶來更方便、更快捷的智能體驗。這款智能眼鏡的出現更可為可穿戴式電腦帶到一個新的階段,或許首先出 現的產品體積較大,並不適合長時間佩戴,但可以預期在技術更趨成熟時,會出現更多合適的選擇,說不定會逐漸演變成智能隱形眼鏡呢!

除了體積及可穿戴性的轉變外,裝置的操控方式亦層出不窮,由最初的滑鼠,到現時最流行的觸控屏幕,再發展到利用活動感應器的操控方式。可以想 像得到將來會出現更多更方便的操控方式,例如偵測眼球的移動方向、將晶片加到脷環再透過移動舌頭等方式,最後甚至可以讀取腦電波的信息來接收指令。

提升想像力及創意

科技本身是死的,但只要好好運用你的創意,將新舊技術加上嶄新的概念串連起來就能夠成就一個新的商機,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這都取決於大家的 想像力。現今的中小學生都比較缺乏遠景,其實只要提升他們的想像力及創意,香港將來的科技發展必定能走的更遠,除了以上的各種應用外,帶出更多可能性。

雖然香港的市場較細,但作為一個國際性都市及擁有與國內的密切關係,而且香港人口密集,流動網絡的使用率亦十分高,香港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測試市場,為進軍中國內地甚至國際市場作好準備。

在軟硬件之間的配合,可以帶出無限的可能性,只要勇於創新、嘗試,將移動科技套用到香港不同的產業上,例如旅遊業及教育等,加強實用性,再加上香港人所擁有的無限創意,必定能夠在市場上佔一席位。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A small but interesting story

有一個有錢人,他愛奇珍異獸,懸賞尋找一頭黑色的獅子。

英國人知道了,苦苦辯證黑色的獅子會否存在。
德國人知道了,跑去圖書館找動物資料。
美國人知道了,馬上開飛機到非洲搜索。
日本人知道了,躲在實驗室培植新基因。
中國人知道了,去買了一瓶黑色油漆。
......
一大幫中國人聽到這故事,不約而同地讚歎道:“中國人實在太聰明了!”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FW] 香港樓價 有幾不合理?

香港樓價 有幾不合理?

一直想寫這個了,今天就寫寫看。
因為今天上地產網頁一看,嚇了一跳。

我知道專業人仕有能力買上車盤,屯門也有很多百多萬的樓宇。
但全港收入和樓價,現如何配對? 先看數據:

港人收入: (2010年)
月入11500以上: 50%
月入25000以上: 22%
月入30000以上: 12%

香港樓價: (2011年)
平均 $5920/呎。即 500 呎單位要 296 萬

我們算算看: 九成按揭供25年,假設幸運地仍有 P-3.1 (即 2.15%) 利息。
- 首期 $296400
- 月供 $11487
供樓開支,正常來說不應超過收入四成。($11487/0.4 = $28717)
即是說,連雜費,月入 $30000 的人,才買得起 296 萬的樓。
最高收入的 12% 人仕,才買得起 50% 樓價的樓

即是,香港約有一半樓宇,八成人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