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iteratur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iteratur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雙城記 - Wikipedia
書的開卷語,“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已經成為文學史中的經典名句。
無限猴子定理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隻猴子隨機在打字機鍵盤上按鍵,最後必然可以打出法國國家圖書館中的每本書。
Dual_EC_DRBG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Dual_EC_DRBG is a controversial pseudorandom number generator (PRNG) designed and published by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Quantum computer may be capable of seeing the big picture
The point of quantum computing is that, during a calculation, the bits (called qubits) that are being manipulated are never in a definite one or zero state.
一九八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如「新語」-Newspeak)、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故事中主人公所在的國家大洋國只有一個政黨--英格蘭社會主義,按照新語,簡稱英社。社會也根據與黨的關係被分為核心黨員、外圍黨員和無產者三個階層。政府機構分為四個部門:和平部負責戰爭,友愛部負責維護秩序,真理部負責文化和教育,富裕部負責經濟,按照新語,分別簡稱為和部,愛部,真部,富部。
摩菲定理 - Wikipedia
墨菲定律是指「任何有可能出錯的事將會出錯。(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引申為「所有的程序都有缺陷」,或「若缺陷有很多個可能性,則它必然會朝往令情況最壞的方向發展」。
零和博弈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相加總和永遠為“零”。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
在幽默範疇裏,零和博弈被引申為「快樂守恆定律」(Conservation of Happiness),意思是「有人快樂,就必定有人失落」,也就是「快樂必須要建築於別人的痛苦身上」。
Cr mimetic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Caloric restriction mimetics try to mimic the substantial anti-aging effects caloric restriction has on many laboratory animals.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refers to the idea that, if a person is one step away from each person they know and two steps away from each person who is known by one of the people they know, then everyone is an average of six "steps" away from each person on Earth.
Zeno's paradoxe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 1.1 Achilles and the tortoise
* 1.2 The dichotomy paradox
* 1.3 The arrow paradox
李天命 - Wikipedia
辯論賽後有不少作家及基督徒撰文討論該次賽事,李天命曾回應一部分此類文章。有人認為李天命沒有在辯論中否定神的存在是不恰當及失敗,但李氏認為反方的目標在於推翻正方的論據,即證明神的存在不一定合理,而非證明神不合理。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港人十大錯別字排行榜

第一位
儘快的「儘」。
一般人以為只有儘管才用「儘」,不知道儘快,儘早、儘量、儘可能都是用「儘」的。

第二位
理想居停的「停」。
相信較少人知道「理想居停」,不是「理想居庭」或「理想居亭」了。
樓盤經紀寧願繼續用「理想居庭」或「理想居亭」,是為了遷就普羅大眾的認知程度,習非成是。

第三位
雞髀的「髀」。
「脾」是一種內臟,如「心、肝、脾、肺、腎」。
香港的餐廳,甚至在高等學府裡的,亦寫作「雞脾」,
可見別字泛濫的情況,正確的應寫作「雞髀」或「雞腿」。

第四位
部分的「分」。
「分」是量詞,但其實上,部分是用「分」的,不能用「份」,
但現在往往寫「部分」,反而會被人當作寫錯別字。

第五位
人士的「士」。
常見有人誤將男士、女士寫成男仕、女仕。
「仕」是指做官,男仕、女仕是解不通的。

第六位
度假的「度」。
但香港一半以上的度假屋,亦錯用「渡」。

第七位
唾手可得的「唾」。
一般人不知道這典故,誤寫「垂」手可得,這是錯的。

第八位
賀卡的「卡」。
很多人以為「咭」的讀音就是英文的card,事實上,咭的讀音是「吉」,跟card相去甚遠。

第九位
再接再厲的「厲」。
再接再厲原來寫成再接再礪,因古時「厲」與「礪」是相通,但不能寫成「再接再勵」。

第十位
家私的「私」。
在廣東方言裡,我們會把傢具說成「傢俬」。
但是寫「俬」是錯的。

2007年12月20日 星期四

名家名著﹕「完全變態」手冊——卡夫卡《變形記》

2007年11月28日

【明報專訊】「一天早晨格雷哥爾.薩姆沙從不安的睡夢中醒來,發現在牀上的自己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殼蟲。」這是捷克小說家卡夫卡(Franz Kafka, 1883-1924)的《變形記》的第一句。這樣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個句子,蘊含了文學想像的淵源,啟發了許多後起的作家,是20世紀現代小說的開門咒語。

《變形記》原題是Metamorphosis,其實是個生物學名詞,中譯為「完全變態」,意指昆蟲的幼蟲蛻變成結構上完全沒有相似之處的成蟲的模式,最佳例子是蝴蝶。顧名思義,小說的男主角薩姆沙就是經歷了這樣的變態。變成大甲蟲的薩姆沙想起自己的推銷員生涯,和家庭經濟的重擔,然後就聽到父母在外面敲門催促他上班。他拖着笨重的身軀,奮力下牀,嘗試開門解釋自己並非偷懶,怎料公司的主管已經親自上門查察。門一打開,發現兒子變成怪物,母親給嚇昏過去,父親則揮拳驅趕,把怪物踢回房間裏,狠狠關上門。自始薩姆沙變成了家庭的醜聞和負累……

卡夫卡是生於布拉格的猶太人,用德語寫作,作品多有寓言色彩,呈現出人類生存狀况的荒誕、孤立和迷失,並且流露出強烈的罪疚意識。卡夫卡選擇在一家保險公司擔任文職,工作雖然枯燥乏味,但卻讓他有較多空閒寫作。他在生時只發表過少量作品,39歲因肺結核去世,臨終時囑咐好友把他的手稿全部燒毁。好友背叛了他的遺言,陸續把他的遺作編輯出版,20世紀最偉大作家之一由此而「誕生」。

《變形記》之偉大,除了小說的驚人想像力,也同時在於它作為創作的寓言。文學想像本身,不就是一個「完全變態」的過程嗎?創作這回事,不就是把我們由原來的狀態帶引到完全不同的狀態的過程嗎?經過構想、代入、體驗、呈現,自己不再是原來的自己。難怪魔幻寫實主義大師馬奎斯說,年輕時讀了《變形記》,大為震撼,心想:天呀!人家能這樣寫,為什麼我不能?當然不是人人寫作也會變成令人噁心的大蟲——那暗示了卡夫卡的自我懷疑和嘲諷——不「變態」就沒法創作,卻是可以肯定的事情。

文:董啟章(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