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生產靠資本還是靠人?

C觀點 - 施永青
(2011年07月26日)

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把資本認定為生產的主導性因素。其邏輯是:有資本才能做生意,去建立一個有盈利的生產體系,因此這個生產體系 所製造出來的財富,全屬出資者所有。在資本家的心目中,生產的所有要素,包括土地、原料、能源、機器、設備、人力,皆是有價的商品,只要他們有錢就可以買 得到,因此他們有支配權。他們是整個生產系統的擁有者,因此,生產系統的管理權是屬於他們的,生產出來的成果也是屬於他們的。
這是資本主義建制的根基。香港所謂的反建制派,大部分都不敢觸動這個根基;他們只是在這個大框架下修修補補,使建制更加合理化,更有延續的能力吧了。
他們只敢爭取最低工資,卻不敢挑戰為何人力必須從屬於資本,只能被人購買,為何不能以獨立的地位與資本擁有者商討合作的條件,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勞工團體的思維若是跳不出這個框框,人力永遠只能處於被購買、受支配的地位。
資本主義社會視此為天經地義,並透過立法把資本霸權成為建制的一個牢固的組成部分,令人們不敢輕易去挑戰它。此之所以,香港的反建制派只敢挑戰疑似的「地產霸權」,卻不敢質疑實質的「資本霸權」。
資本主義社會雖然不斷宣揚人權價值,但一涉及與資本的關係,人權就得讓步。資本是死的,是從屬於人的,但勞動力卻是活的,無法與人割離的。如果我們這個社會真是重視人權的話,沒有理由人力放在從屬於資本的地位,要人力受資本支配。
現實是在生產過程中,資本並不比人力更重要。光有錢,沒有人,根本無法進行生產。把錢鎖在保險箱裏,不論放多久,錢都不會增值。馬克思說,勞動是生產要素 中的可變因素。生產過程中的增值,離不開人的創意與勞動。因此,沒有理由不把人力視作生產的主要動力,更沒有理由硬要把生產的成果全歸出資本者所有,出力 者則只可以拿工資,不可以分利潤!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早在人類社會出現資本之前,人類已可以進行生產,根本不需要資本,最原始的產業是採摘與狩獵。蔬果與獵物是天生的,靠的主要是自然力, 人只是取而食之。其後發展至農業與畜牧業,人力在生產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日漸增加,不再這麼依賴自然力。到工業革命之後,人力在生產中的增值更遠超自然力。
然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人的增值功能雖然大增,但人力的地位卻不斷下降,變成只能拿來出售,而不是合作一起生產的要素,只能從屬於資本。這種發展是不合 理,其根源是貨幣制度的出現與貨幣發展的異化。這個課題太大,留待以後有機會再談。在這裡我想指出的,是人力的地位不應如此被貶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